第四十五章 文书(续)[第2页/共3页]
“臣附议!”
“就依官家所言。”
答案很简朴,因为这个政策有个庞大的阻力源——大宋官家本身!对于之前的大宋官家赵老九而言,他害怕这些民兵好像害怕金人普通,这是一个仓促获得天子位置,恐怕坐不稳屁股下位子的封建帝王理所当然的心机。
孰料,就在这时,一向端坐不动,自称对官制不熟谙的赵官家又开口了:
“届时,朕若真死在了这八公山上,便请李相公在扬州搀扶皇嗣继位,联许大参、张枢密一起帮手太后(孟太后)听政;若皇嗣年幼,将来事有不祥,便可请太后再寻南渡宗室持续立嗣主政;若民气实在是不平,那朕只要一句话,宋可亡,天下不成亡!但有豪杰能复国土而救万民者,自当取国土自用,为万民之主!这是朕的至心遗言,也算是一篇罪己诏!如二府群情可许,便明发天下;若二府群情不准,那朕便直接谕令给行在文武、东南诸臣!”
“天然有。”赵玖面无神采,坦诚答道。“但一事归一事,既然议定了,就马上拟旨,定下此事再说……现在就写,将朕刚才的话写成端庄文书旨意,天子印就在此处,写完就着人誊写,分发各路重臣……扬州李纲李相公,东京留守宗泽宗相公,淮南许景衡许参政、淮东张悫张枢密、东南梁扬祖梁待制、淮西宇文虚中宇文枢密,以及各路转运使、经略使、制置使,外加关西诸将,另有就在眼下的张俊、韩世忠……一个都不准落下!并且还要他们接到旨意后,贴成书记,让天下人尽知!”
毕竟嘛,李纲从左相变成‘公相’仿佛也不是甚么大事……须晓得,李纲本来为左相,在赵玖身前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其他相公底子没法跟他比,实际上是主政者;而现在为公相,实际上是涨了一级,可实际上还是阿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子,并且还是能够任由官家撤免启用。
世人听得严厉,晓得这不是平常旨意,恐怕是端庄制书,还要发敕榜明示天下。再加上事情确切已经颠末天子表示、二府议定,天然也都无话可说。因而,便从小林学士以下,连着几位中书舍人,直接在中间木棚下落座,然后小林学士大略援引官家刚才的‘人地’之语,又因为官家明示要用大印,以是挑选了最初级次的制书格局,并一气呵成一篇简漫笔,然后统统人一起誊抄,筹办晾干分发。
世人面面相觑,或是稀里胡涂,或是如有所得。
一番忙活以后,日头愈发偏西很多,方才完工。
手中握笔的小林学士略显妒忌的偷看了眼比本身年青很多的这二人,来此处也多日了,谁不晓得金人奸刁蛮横、不成媾和,另有还复两河、迎回二圣之论,底子就是这两小我,另有阿谁比他小林学士还交运,直接超出了数道资格门槛,成为寿州知州的赵鼎的根基政论?!
那么为甚么厥后这些政策又被烧毁了一大半呢?
独一的解释只能是此处八公山为火线,稍显凶恶,为防万一,先给李纲一个名义,可要这么想,就不免让人有些心忧了……只能说,官家此番在淮河边守这一遭的决计,或者说是刚强,真的是让人无可何如!
毕竟嘛,国度都没了,河北、河东更是实际沦亡,不晓得多少年才气畴昔,这时候把不要钱的空头子名义扔下去,说不得就能拴住真正的军队和人力物力,从实际好处上来讲是稳赚不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