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清涕双悬陶渊明[第1页/共3页]
陶逸申明清溪门东侧有一处其祖父陶侃置下的院落,知桓温有事,也不再多闲话,便即告别。
谢玄道:“这三岁小童也未见得如何聪明,值得这般看重!”
……
陈操之便为陶逸诊脉,又细问病情启事和颠末,鉴定陶逸是胃出血,想起陶渊明嗜酒如命,便问:“使君好酒乎?”
二人围炉夜话,谈兴甚浓,不知东方之既白。
陈操之浅笑道:“小小孩童出息都是不成限量的,看其境遇吧。”
谢道韫正要发嗔,谢玄已经长身而起,快步出去了,开朗笑声传回,让谢道韫双颊炽热,不由得想起午后陈操之让她叫夫君之事,心道:“子重即将回钱唐,让我叫一声夫君我却不肯,会不会心下不快?陆葳蕤与他相处日久,暗里里必定是会叫他的,陆葳蕤脾气和顺,我是比不了的——”
陶逸听陈操之要他戒酒,颇不觉得然,他最推许的是竹林七贤的刘伶,刘伶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成听。”陈操之让他戒酒,这医者之言也是听不得的——
谢玄道:“使君小公子安在?子重也闻小公子慧名,愿求一见。”
谢玄出了蔷薇小院,先去拜见了谢安、谢万两位叔父,略叙数语,也不及用餐,便出府赶往大司马府,此时,押送司马勋叛党的荆州军士也进城了。
谢玄心领神会,桓熙干才,如何比得陈操之和谢琰,北府军权不是桓熙能掌控的,说道:“久不闻子重高论,我现在就去寻他作长夜之谈。”
陈操之心道:“陶渊明才三岁啊,史载其九岁丧父,随母住外祖家,莫非陶逸只要六年寿命了!”说道:“曾听人言,陶侃有曾孙聪慧非常。”便岔开话题道:“久不与幼度论玄,彻夜要一试辩才。”
陶逸来京一日,已听多了关于陈操之的奇闻,笑道:“陈司马不必过谦,望陈司马施救。”
谢玄道:“子首要离京啊,武昌陶太守还想请他治病。”
谢玄喜道:“甚好,今后去看望阿姊也是便当。”
午后,谢玄伴随陈操之去清溪门东陶逸寓所,陶逸见到陈操之,致敬慕之意,陈操之谦逊道:“鄙人年幼学浅,于医道一途所知甚少,实不敢为别人治病,坊间浮名,不敷为信。”
谢道韫听到最后一句,面色微红,道:“那你自去奉劝子重吧。”
陶逸公然道:“无酒不欢。”
谢万道:“去和操之谈之前,无妨先与阿元一谈。”
谢道韫“嗯”了一声,提示道:“子重现未借居顾府,已搬去其陈宅东园住。”
谢玄道:“陶太守是与鄙人同船来建康的——”
谢玄笑应道:“是。”
不移时,一名仆妇牵着一个三岁小童出去,这小童身高不敷三尺,披发、短袄,脸形稍显狭长,眼睛非常有神,前日在船上感了些风寒,正流着鼻涕,仆妇进厅之前给他抿了鼻涕,这没走两步,又清涕双悬,忽伸忽缩——
谢玄笑道:“知子重者,阿姊也,我问阿姊便能够了。”
桓石秀问:“伯父,长安又有新讯传来?”
谢玄奇道:“陶使君是有一子名陶潜,年只三岁,如何会有表字!子重又如何会晓得一个三岁儿童之名?”
门吏来报,武昌太守陶逸求见,桓温奇道:“陶逸来此何故?”
次日一早,谢玄去大司马府服侍,随桓温入台城觐见天子司马昱,禀报平司马勋兵变之事,司马勋一党百余人尽皆斩首,叛党妻女赐给兵户为妻,谢玄因功擢升五品建武将军、监江北诸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