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舌战群儒[第2页/共3页]
王寔听苻坚钦点,只好打起精力,对陈操之拱手道:“王某愿与陈使臣论诗辩易。”这就是《诗经》、《易经》一起来了。
陈操之含笑道:“贤人无常师,孔子曾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鄙人转益多师有何不成?”
苟太后听不懂陈操之与薛博士辩难,只看得出那薛博士辩得额上青筋直绽,而陈操之扇子轻摇,安闲应对,高低一目了然。
王寔答道:“以理言之谓道,以教言之谓一,以体言之谓之无,以奥妙不测谓之神,应机窜改谓之易。”
陈操之也暴露惊奇的神采,说道:“韦博士既是礼记博士,即便以《小戴礼记》为重,却莫非未曾读过《大戴礼记》!”
这老头倚老卖老,有点歪缠,陈操之道:“韦博士,本日是五经答辩,鄙人的私事就不必多问了吧,不知韦博士通何经?”
堂下百余学子现在是悄悄无声,韦博士以峻厉著称、薛博士以识字多著称,现在却都辩不过这个晋使陈操之,现在陈操之给这些氐秦学子的感受就是震惊。
韦让道:“既然葛稚川的学问你都未学成,为何又转投徐博士门下?”
陈操之道:“百不及一。”
薛博士是尚书博士,当即以《尚书.西周书》与陈操之答辩。
陈操之悄悄点头:“如许陈腐的博士能教出甚么好门生!”朗声道:“孔子云‘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贤人好学如此,我辈岂能掉队,莫非我今好学就是傲慢自比贤人乎!师者,以是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前后生於吾乎!闻道有前后,术业有专攻,如是罢了。”
陈操之行礼道:“请王博士出题。”
精通《周易》、《诗经》、《礼记》的王寔号称关中第一大儒,原是太学博士,因博学弘才得苻坚赏识,官拜五品太常丞,主管氐秦太学和各郡学县校、以及官吏的考核荐举,因苻坚正视儒学教诲,官吏不能通一经者就要削职为民,以是王寔的职位就分外尊崇。
苟太后表情摇摆,眸子从卫将军李威脸上掠过,心道:“李威幼年时亦是漂亮不凡,不过现在也显老态了。”
陈操之道:“阮嗣宗《通老子论》有云‘道者天然,《易》谓之太极,《春秋》谓之元,《老子》谓之道也’,难道与王博士所言之道相通?”
原以韦让会语塞,不料这白发老者义愤填膺道:“你敢自比贤人!”
陈操之一笑,便发问道:“系辞云‘一阴一阳之谓道’,何谓也?”
陈操之淡淡一笑:“亦无不成,就教罢了。”
韦让却道:“老夫心无鹜,专研《礼记》,《礼记.学记篇》云‘凡学之道,严师难堪,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陈使臣忽而师从道人葛稚川、忽而师从博士徐藻,岂不是有违尊师重道之礼?”
苍颜白发的《礼记》博士韦让便大声道:“陈使臣既敢大言通五经,不知师从何人?”
陈操之言外之意是说韦让不要倚老卖老、不要觉得大哥就学问高,少年郎还是能够做你老头子的教员,韦让岂会听不出来,非常愤怒,这个实在辩不过陈操之,还是凭学问见好坏,当即择《小戴礼记》中艰巨疑问处向陈操之发问,要难倒陈操之,陈操之随口而答,辨析精微,层次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