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游戏竞技 >上品寒士1 > 二十七、一人得道

二十七、一人得道[第2页/共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丁幼微曾说做陈操之的教员是一件欢愉事,葛洪也是如许,陈操之问到的书中疑问都不是平常的题目,需求葛洪如许的儒道大师也办理起精力来作答,这对穷毕生精力求知求道的葛洪来讲天然是乐此不疲,有一种精力一振的感受,而作为门生的陈操之则是一点就透、小扣则发大鸣,让作为师者的葛洪也感觉受益。

《张翰思鲈贴》是欧阳询为西晋名流张翰张季鹰写的小传,张翰才调横溢、纵任旷达,时人比之为“竹林七贤”的阮籍,号“江东步兵”,张籍在洛阳为官,因见秋风起,乃思故里吴郡的苑菜莼羹和鲈鱼脍,感喟道:“人生贵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邀名爵乎?”遂命驾而归——

每日上午,陈操之朗读《诗经》、《尚书》、《左传》这些儒家文籍,《论语》他已经倒背如流,不必再读,儒学大师马融和玄学天赋王弼对《论语》的注解和阐扬他也已烂熟于心,上回他向嫂子丁幼微就教的王弼关于“道”和“无”、“性”和“体”的奥妙干系,丁幼微固然聪明,但短于思辨,难为小郎师,现在陈操之有了由儒入道的大学者葛洪的指导,这些都迎刃而解,千头万绪归结于一点,那就是王弼在《论语释疑》里提出的贤人的境地——“有情而无累”。

每日下午,陈操之除了半个时候的书法练习外,主如果研读王弼的《周易注》和《老子指略》,以及从葛洪那边借来的郭象著的《庄子注》,三部书齐头并进,每日精读一段,相互参照,细心写下读书条记,对疑问不解之处一一记下,等着去初阳台道院向葛洪就教。

六月中旬的一个午后,葛洪与陈操之在三清殿边上的小轩窗下坐着,一番辩难以后,葛洪大为惜才,说道:“操之,以你的苦学颖慧,贯穿儒玄两大学问并驳诘事,只是你出身寒微,这是射中必定之事,你想凭本身学问治国平天下,只怕步步波折、阻力很大,高位显职俱被世家大族把持,不在其位如何谋其政?依老道之见,你不如干脆摒弃世俗功名之念,随我炼丹修道、著书立说,藏之名山,传于后代,亦是不朽之事,贤人有云‘上者立德、中者立言、下者建功’,俗世功业最是下品,而著书不朽,则德亦在此中矣——操之觉得何如?”

陈母李氏的晕眩之疾已经病愈,曾让陈操之陪着特地去宝石山向老仙翁称谢。

每隔四日,陈操之都带着来福和冉盛,步行二十里去葛岭初阳台,向葛洪请教读书疑问,并把前日借的书偿还另借,葛洪总要就偿还的这卷书向陈操之发问,常常发明陈操之已经把这卷书背诵下来了。

因为葛洪出面,汪德一承诺只要他在钱唐县令的任上,就持续让钱唐陈氏具有一户荫户,除非州郡要停止大检籍,那又另当别论。

上午学儒之余,陈操之还要练习半个时候的书法,对于兄长陈庆之展转临摹乃至于的很有失真的《宣示表》贴,陈操之已不再临摹,他现在以桓伊那卷洞箫秘笈的笔法为揣摩工具,连络宿世临摹过的《兰亭集序》,自感左手楷书进步不小,至于右手的行楷,陈操之还是是凭影象临摹欧阳询的《张翰思鲈贴》——

后一个五日,陈操之再去初阳台道院,便带上了拜师的束脩之礼,算是正式拜葛洪为师了,当然,拜师不等因而要随葛洪入山修道,葛洪也没要求陈操之要读道经。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