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解忧[第2页/共3页]
陈操之道:“未有文书,那就不得私行检籍扰民,两位归去领了文书再来吧。”
……
葛洪不知何时站到了陈操之身边,揽须笑道:“操之小友,老道明白了,这就是令堂所忧心之事,是致病之由——你既请老道来为令堂疗疾,那令堂这病因老道就一并撤除。”说罢,挥动着麈尾迈步上前,对那两个胥吏道:“老道与汪府君有旧,你二人先归去,莫在此骚扰,老道会致信汪府君——”
汪县令道:“此子骨秀神清,风仪极佳,定是王谢以后,莫非是王、谢后辈?王、谢后辈春秋与这少年相仿佛的有王献之和谢玄,若卑吏猜得不错,这少年不是王献之便是谢玄。”
陈操之道:“这是常见的上虞细茶,未经烹煮,直接冲泡,其味虽淡而隽永。”
一见长眉如霜、须发如雪的葛洪葛稚川,汪县令即一躬到底,深深见礼。
葛洪正与一个风采超脱的美少年对坐相谈,短案上两盏清茶香气环绕,葛洪表示汪县令暂坐一边稍候,汪县令不知这俊美少年何许人,只听葛洪对那少年道:“老道这四十卷《抱朴子》从未示人,你既欲读,我便借你,五日借一卷,以便你誊写,另有,还书时老道要考你读书心得,若答复不称我意,下一卷便不借,哈哈,好了,你归去吧。”
葛洪麻布道袍,童颜白发,七十五岁高龄背不躬、耳不聋,眼神清澈,行步健旺,后代传闻其善房中术,《抱朴子·内篇》亦有论及,但陈操之在初阳台道院并未看到丰年青女子,看来是讹传。
鲁主簿思来想去,临时没法对于陈操之,只要徐图后计,只要陈操之在钱唐县,那总有体例敲剥得他倾家荡产,葛洪又不能悠长庇护他,至于陈氏的荫户来福,就等七月检籍布告张贴后再去抓到县上来,当时看陈操之另有何话说?
二十四日一早,天气微明,汪县令带着几个主子就解缆了,从钱唐县城到明圣湖畔的宝石山有五十多里路,先乘牛车、后坐肩舆,在未时初刻来到了初阳台道院。
一个胥吏揉着后脑袋,斜眼瞅着葛洪,嘲笑道:“老道,我二人是秉公办事,如何是骚扰?你这老道说得轻松,一句认得汪府君便能够打发我二人归去,你昏庸了吧?老胡涂了吧?”
来德和冉盛看着那两个一起唾血的胥吏,内心真是畅快,放声大笑。
葛洪给陈母李氏把脉,又问了陈母李氏的饮食就寝,点点头,与陈操之来到书房坐定,小婵上茶,葛洪举盏抿了一口,瞑目细品,但觉暗香满口,回味无穷,睁眼问:“这是甚么茶,烹制法大异?”
——————————————
当日午后,两个挨了打的胥吏回到县署,向鲁主簿控告,鲁主簿当然晓得葛稚川是谁,悄悄吃惊,心道:“那陈操之如何又与葛洪有了友情?竟让一贯狷介不睬俗事的葛洪为他出面,葛洪名声极大、交游广漠,慢说是我,便是钱唐禇氏又何敢与葛洪作对!”
那两个胥吏正肝火熊熊,刚才一跤摔得好狠,这不是殴打官差、鄙弃律法吗?正要吼怒发作,却不知那里出来这么一个须发皆白的老道,装甚么仙风道骨啊,还说与汪县令有旧,轻描淡写地让他二人归去,的确是岂有此理,没看到刁民抗法吗?
两个胥吏一齐朝荆奴冲去,冉盛跳了出来,两手揪住二吏望后一搡,二吏踉跄数步,摔了个四脚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