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南山经(1)[第2页/共4页]
【注释】
【注释】
①榖:构树,树皮能够造纸。原文为“穀”。研讨《山海经》的权威专家袁珂先生以为,原文此处的“穀”与后文“迷穀”之“穀”均为“榖”之误,今从其说。②禺:长尾巴的猿。③狌狌:传说是一种长着人脸的野兽,也有说它就是猩猩的,并且它能晓得旧事,却不能晓得将来。④瘕疾:中医学指腹内结块,即现在人所谓的鼓胀病。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羽山①,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虫。
又东三百里,曰柢山,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①下,其音如留牛②,其名曰,冬死③而夏生,食之无肿疾。
总计鹊山山系的首尾,从招摇山起,直到箕尾山止,一共是十座山,路过二千九百五十里。诸山山神的形状都是鸟的身子、龙的头。祭奠山神的典礼是把畜禽和璋一起埋上天下,祀神用一块璧,米用稻米,用白茅草来做神的座席。
【译文】
再向东四百里,是亶爰山,山间多流水,没有花草树木,不能攀登上去。山中有一种野兽,长得像野猫却长着像人一样的长头发,名叫类,一身具有雄雌两种性器官,吃了它的肉就会令人不产生妒忌心。
又东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区①东望诸。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吠犬,其名曰彘,是食人。苕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具区。此中多鱼②。
【原文】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①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②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③,食之善走。丽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此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④。
【译文】
又东三百里,曰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佩之不畏。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鹇鸺,食之无卧。
【译文】
【译文】
【注释】
③黄金:这里指黄色的沙金。
【译文】
【注释】
①鬣:牲口项上刚硬的毛。②繇:通“徭”。
【译文】
再向东三百里,是堂庭山,山上发展着富强的棪木,又有很多红色猿猴,还盛产水晶石,并储藏着丰富的黄金。
①踆(cún):通“蹲”,屈两膝如坐,臀部不着地。这里是坐的意义。
【译文】
【原文】
再向东三百七十里,是杻阳山。山南面盛产黄金,山北面盛产白银。山中有一种野兽,长得像马却长着红色的脑袋,身上的斑纹像老虎而尾巴倒是红色的,呼啸的声音像人唱歌,名叫鹿蜀,人穿戴上它的毛皮便能够多子多孙。怪水从这座山发源,向东流入宪翼水。水中有浩繁玄色的龟,长得像浅显乌龟,却长着鸟一样的头和蛇一样的尾巴,名叫旋龟,叫声像劈开木头时收回的响声,佩带上它就能令人的耳朵不聋,还能够治愈脚底老茧。
再向东三百七十里,是瞿父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
【译文】
再向东四百里,是句余山,山上没有花草树木,但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