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曹刘所思[第1页/共2页]
刘备收敛笑容,听言感喟道:“士元果知孤心。松儿此去上庸,非孤强令,是其志愿前去!其才虽佳,然少年得志,不知收敛,若孤填兵助战,再复上庸,其功更大,其位就只能在孤之下,那让群臣又作何想,他此后又如安在孤面前自处!”
诸葛松笑道:“少将军所言虽是,但现在魏军救兵多少不定。我料来援之人必是宛城徐晃,此人非我与少将军能够力敌,只能设想惊退,然后再徐图上庸可也!”
“那将军又何故在书中妄言我军有五万之众,孟达虽怒,然见我军势大,只会恪守待援。不若以真相相告,大怒之下,反利其出城交兵,岂不更好!”
刘封这才恍然,因诸葛松之前窜改乾坤光复江陵的过程过于惊人,便信诸葛松此次既敢在刘备面前领命,定然成竹在胸,再未几问,拱手道:“那将军早些歇息,来日如有调派,封自无所不从!”
庞统称是,心中将刘备欲将诸葛松留给刘禅长用悄悄记着,对诸葛松由之前的悄悄防备,试图相争,转向追求等候机会,看是否有联盟的能够。
刘封览毕大惊站起:“将军为何如此?孟达军马本已多于吾等,此信一到,必定大怒,吾等光复上庸岂不难上加难?”
刘备笑道:“士元所言,孤岂不知,不尽快出兵,只因其建功已颠末量过快!孤已年过半百,松儿年齿不比你我,磨练恰当,留给世子亦可用数十载,此不太小挫其锐气,亦对其大无益也!”
另一边诸葛松却在夜里安营以后,休书一封与孟达,书中言道:“罪臣孟达公亲启:昔关将军困于麦城,公以一己私怨,作壁上观,天怒人怨。然汉中王以汝互助取蜀之功,不忍重责,望汝闭门自省,来日折罪。不料汝却不知耻辱为何物,反自降曹。汉中王大怒,命吾统雄师五万,来取汝首,汝可早托后事,洗颈就戮。不然雄师一到,玉石俱焚,灭汝三族!”
今见诸葛松集结众将,要有军令发从,无一不心中一振,纷繁等候诸葛松的奇策是何。
因而曹操定夺不再出雄师策应孟达,只令徐晃自行便宜行事,一时许昌城中军心甚安。
此时派往江陵方向的探马仍然毫无动静,定是还未遇见江陵收回的救兵。这几日诸葛松已几次与刘封研讨过上庸四周的舆图,闻声回报,便命雄师于往上庸通衢之被骗道安营,不再前行。待营寨扎稳,便集结众将帐前听令。
刘备微微一笑:“智囊试猜之。”
想到这儿,庞统便仿佛自言自语道:“平西将军出身微末,本只孔明身边一书童,却屡出奇谋取蜀保荆,之前虽碍于关将军身份,立下大功却甘心分开江陵,终有挟功而不得赏之嫌。主公固然多与其一郡,然上庸、武陵相距数千里,诸葛松虽没说甚么,但其心中乃至众将,都恐有不平。
庞统在旁见了,初虽沉默无语。终是想矫饰才学,便以言挑之:“大王,今刘封失却上庸,平西将军兵不及万,去战孟达恐凶多吉少,但却不见主公早早命信使去江陵调兵来助,反而一起悠然,不知为何?”
翌日军马出发,行军六日,上庸城日近。派往宛城方向的探马终究回报,曹魏救兵大将恰是宛城徐晃,兵约万余人,行动迟缓,每日只行五十里便安营,现距诸葛松五百里,距上庸六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