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三国之风起扬州 > 第26章 郭嘉郭奉孝(下)

第26章 郭嘉郭奉孝(下)[第2页/共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真正令张固感到头疼的,实在是颍川士族这股力量。三国期间的顶级谋士大多出自颍川,曹操部下的谋士团几近就是由颍川天团构成的。如果张固一开端就表白对世家的敌意,那么颍川谋士很能够就会与他擦肩而过。这恰是张固感到头疼的处所。不过,如果能够获得郭嘉如许的顶级谋士,那么也足以抵得上颍川其他的人才了。并且,张固深知,颍川谋士团中也有出身底层之人,如戏志才、徐庶等。

说罢,郭嘉躬身一礼道:“颍川郭奉孝,拜见主公!!!”

以是,隋朝统治者试图以科举轨制为纽带,拉拢地主阶层,用以对抗处于鼎盛期间的世家大族。但是,科举轨制的命脉仍紧紧掌控活着家之手。

这一轨制固然初志是为了拉拢地主阶层和庶族地主阶层来对抗世家大族,但客观上也为豪门后辈供应了入仕的机遇。固然当时的“豪门”指的是地主阶层,而非底层百姓,但这一轨制毕竟为豪门后辈翻开了一扇通往宦海的大门。严格来讲,张固也属于豪门之列,而袁绍的袁家才是真正的世家大族。

郭嘉点头表示附和:“确切如此,此法传自春秋,由乡老保举,通过保举、考核才气为官。”

此时,郭嘉却俄然开口问道:“科举?何为科举?”郭嘉的声音打断了张固的思路。闻声郭嘉的发问,张固答复道:“我们大汉朝,汲引官方人才采取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到武帝期间,按照董仲舒的建议,诏令各郡国举孝子、廉吏各一人,厥后两科逐步归并为一科,称为‘孝廉’。这便是孝廉制,也叫察举制。别的,‘秀才’也是察举的首要科目之一。孝廉重在德行,秀才重在才气。”

随即,张固拉着郭嘉坐下。两人重新举杯,持续痛饮。郭嘉问道:“还未问过主公,主公筹算以那边作为基业呢?”

但是,这些世家在后代却逐步式微。如果张固想要同一天下,那么这些世家权势中的大部分都将成为他的仇敌。是以,张固以为,本身现在从泉源打压世家与同一天下并不冲突。

张固站起家来,杀气腾腾地说道:“此法必须同一天下以后才可实施。届时吾兵马在手,那个敢挡!!!”

郭嘉听完张固的一席话后,不由起家说道:“张兄所言,真发人深省也!求同存异,与时共进,其意境何其深也……嘉只言一朝兴衰之语,张兄却直指百世存亡之道……佩服!”

那些出身王谢望族的世家后辈,如同被运气眷顾的宠儿,轻而易举地便能被提拔为上品,官运亨通;而庶族豪门出身的人们,则如同被运气抛弃的孤儿,只能无法地被归为下品,做着微不敷道的小官。这一征象,导致了“上品无豪门,下品无世族”的畸形社会布局。

说到这,张固不由想到了洪武帝的铁腕手腕。一个案子杀他个几万人又何妨?只要能达到目标,手腕又何必过于仁慈?

郭嘉闻言,叹了口气,寂然坐下,倒了杯酒,一饮而尽。他问道:“张兄既不考虑后代之事,那依你之见,本身当下又该做些甚么呢?”张固略作思考,答道:“起首,要打压世家。世家权势庞大,百姓难以出头。但是,若要打压世家,又有谁情愿助我取天下呢?这真是一个困难!思来想去,只能待取天下后再开端打压世家。现在,也只能做些筹办事情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