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最后的“拥曹派”[第1页/共7页]
毌丘俭、文钦之叛没能重创司马氏的权力体系,却重创了司马师本人,在文鸯建议的那次突袭中司马师的眼伤复发,伤势还挺重,本来他想去寿春,亲眼看一看这个4年火线才产生过兵变的处所为何又产生了兵变,但因为伤势严峻,还是放弃了。
司马昭盘点了一下处所上的要员,其他处所他都比较放心,唯有东部战区征东大将军诸葛诞让他放心不下。诸葛诞当年也是“浮华党”的首要一员,跟夏侯玄、何晏、邓飏等人来往深厚,现在卖力着全部东线疆场,司马昭对这小我感到内心没底。但诸葛诞在毌丘俭、文钦谋反事件中态度果断,率先带兵进入寿春,为平叛立下大功,以后又构造人马反击孙吴方面的打击,反击斩了孙吴左将军留赞,没有确实的证据,不好等闲动他。
孙之前不过是个偏将军,资格很浅,底子镇不住局面,老将吕据起首不平,联络一些朝臣和将领共同上疏少帝孙亮,保举司徒滕胤任丞相,主持朝政,孙则建议反击,任命滕胤为大司马,让他代替方才故去的老将吕岱的职务去镇守武昌。
吕据大怒,联络滕胤要结合免除孙,孙则命堂兄孙宪率部北上,在江都反对吕据所部,同时以少帝孙亮的名义号令文钦、刘纂、唐咨等人讨伐吕据、滕胤。颠末一场乱战,滕胤兵败被杀,吕据看到局势已去只得他杀,少帝孙亮拜孙为大将军。
雄师行至洛阳近郊,少帝曹髦的圣旨又来了,正式拜司马昭为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并主持朝廷平常事情(录尚书事),对于前一份圣旨则只字不提了。
以后,以亲王的礼法把曹髦安葬在洛阳西北的瀍涧。
少帝曹髦甘露二年(257)4月,诸葛诞在寿春起兵。
又守了几个月,寿春城仍然未被攻破,钟会建议利用诽谤计,最后吴将全怿率本族数千人翻开城门投降了魏军,司马昭以少帝曹髦的名义任命全怿为平东将军,寿春城里深受震惊,士气大损。
这些露骨的议论天然会很快陈述到司马昭那边,面对这个思惟活泼、精力畅旺又天赋极高的年青人,司马昭猜疑了。
司马昭亲率雄师前来平叛,为制止少帝曹髦趁机异动,司马昭专门把他以及郭太后都带上随征。6月5日,司马昭率魏军主力达到项县,各路平乱雄师连续来此集结,总兵力达到26万人。
8月,少帝曹髦再加司马昭为多数督,这是曹魏没有过的一个职务,同时授予其奏事不名的特权,假黄钺。任命司马孚为太傅,司马孚本来的太尉一职由高柔接任,高柔本来的司徒一职由司空郑冲接任,擢升朝廷尚书左仆射卢毓为司空。
司马昭从速调集众位大臣商讨,大师面面相觑,朝廷尚书右仆射陈泰建议:“只能斩贾充,以谢天下。”司马昭沉吟半晌,下不了决计。最后司马昭上报郭太后,把统统罪恶都推到成济身上,郭太后同意,将成济斩首,夷三族。
为做好善后事情,郭太后还颁布了一份圣旨,历数曹髦的罪行,假造了曹髦用弩射本身、打通摆布给本身下毒等骇人听闻的情节,算是为曹髦被弑降降温。
但随后孙又下达了一个奇特的号令:将吴军主力撤回江东。
诸葛诞阐发了王凌、毌丘俭和文钦这两次起事失利的启事,以为没有与孙吴密切共同是最首要的一方面,为此他派本身的长史吴纲去孙吴,表示本身情愿称臣,为了让孙吴方面放心,他还让吴纲专门带上儿子诸葛靓,意义是情愿留在孙吴做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