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孙权的烦恼[第2页/共4页]
朱据还联络了朝廷尚书仆射屈晃等一批朝臣跑到宫门外为太子请愿,他们把本身绑起来,叩首触地。孙权登上宫里的白爵旁观到这番场景,不但没有引发震惊,反而感到讨厌,他下诏斥责朱据、屈晃等人没事谋事,但这件事毕竟触及朝臣较多,又在外界产生了遍及影响,孙权没开杀戒,而是把朱据降为新都郡丞,把屈晃斥归乡里。朱据曾获咎过孙弘,他还没有达到新的任所,孙弘便擅自冒用孙权的名义下发圣旨,把这位堂堂的骠骑将军、孙权的半子杀了,而过后孙弘竟未被究查。
孙霸的结局竟然还不如哥哥孙和,孙权下诏将其赐死,全寄、吴安、孙奇等孙霸身边的人全被诛杀,“南鲁之争”以两边的惨败而结束,此事牵涉范围之广、官员之多,在汉末三国的历次政治斗争中都首屈一指。
他们的来由是,此战他们父子功绩最大,但张休、顾承等人获得的犒赏反而更多,启事是张休、顾承与典军陈恂有暗里来往,是以获得了更多的夸奖,孙权接到告发后号令有关部分予以调查,查来查去,顾承、顾谭都获了罪,被放逐到交州。
从上面这件事上看,两派的斗争相称狠恶。
孙鲁班跑到孙权那边告状,说太子底子没去庙里,而是跑到张休那边筹议大事去了。孙鲁班还说,太子的生母王夫人传闻皇上有病,不忧反喜。
这两位官员今后和好,相互和睦。
但孙霸毕竟是弟弟,孙和毕竟是太子,在一些死守正统看法的朝臣看来,将来的天子还应当是孙和的,持这类观点的有丞相陆逊、太常卿顾谭、太子太傅吾粲、左将军朱据、会稽郡太守滕胤、平魏将军施绩、尚书丁密等人。顾谭是顾雍的孙子,诸葛恪是诸葛瑾的儿子,施绩是名将朱然之子,朱然本姓施,过继给朱治后改姓,朱然身后施绩重新改姓为施。
这件事明显是冲着陆逊来的,因为顾谭、顾承不但是顾雍的孙子,还是陆逊的外甥,孙权对陆逊已到了忍无可忍的程度,借此事向陆逊表达不满。
来讲说孙权吧,他也步入了暮年。
孙鲁班发觉到孙权对鲁王已不感兴趣,顿时尽力去支撑孙亮,她不竭在孙权面前奖饰孙亮,并把丈夫全琮的一个侄孙女嫁给了孙亮。
杨竺经不起鞭挞,只得愿意承认是本身说出去的,孙权把杨竺杀了,陆胤反而保住了一命。
眼看孙和就要被废,孙霸坐上太子之位指日可待,孙权却停下了手。在一次与族人孙峻的说话里,孙权道出了他的忧愁:“后辈反面,臣下分红两派,将导致袁氏之败,被天下人嘲笑。太子只能立一小我,怎能不引发争斗?”
吴大帝赤乌十三年(250),孙权下诏正式免除孙和,贬为布衣,放逐到故鄣,即今浙江省长兴县。同时立皇子孙亮为太子,此时孙亮只要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