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孙权的烦恼[第1页/共4页]
陆逊上书孙权,言辞更加诚心:“太子是正统,职位应如盘石之固,鲁王是藩臣,宠秩该当有不同,如许高低才得安宁,我在此叩着头流着血向您禀报!”陆逊前后多次上书,却没有获得孙权的回应,陆逊要求由武昌回建业,劈面与孙权会商嫡庶之分,孙权下诏,不准陆逊来。各种迹象表白,孙权实在是站在鲁王一边的。
这两位官员今后和好,相互和睦。
孙鲁班亲身指导孙霸,让他主动交友着名流士。鲁王一派的全琮还给陆逊写信,对陆逊停止摸索和拉拢,成果遭到陆逊的警告。太子一派的顾谭则多次上书孙权,建议对孙和的太子之位再次予以明白,以绝别人之念,吾粲也上书,不但建议申明孙和的太子之位,更建议让孙霸出驻夏口,把孙霸的亲信杨竺等人调离建业。
吴大帝赤乌十三年(250),孙权下诏正式免除孙和,贬为布衣,放逐到故鄣,即今浙江省长兴县。同时立皇子孙亮为太子,此时孙亮只要7岁。
孙权很早的时候有立步夫报酬后的设法,但遭到群臣的反对,大师以为应当立太子孙登的养母徐夫人,但孙权又不肯意,成果谁都没立,厥后干脆不再提这个话题了。
不久,太子太傅吾粲也受人谗谄,竟被孙权正法,在检查吾粲期间,发明吾粲曾多次写信给陆逊,通报建业的环境。孙权又抓住这个把柄,派人到武昌责问陆逊,陆逊又急又气,竟然忧恚而死。
陆逊上表,谈到孙权与杨竺的对话,孙权大怒,以为是杨竺泄的密,但杨竺矢口否定。孙权晓得杨竺是鲁王的死忠分子,也不成能把动静奉告陆逊,此中必然有隐情,就让杨竺调查。杨竺思疑到了陆胤,他奉告孙权,陆胤刚好去过武昌,陆逊的上表紧接着就来了,动静必然是陆胤泄漏的,孙权命令把陆胤抓起来拷问,陆胤为保护太子,就说是杨竺奉告他的,孙权命令把杨竺也抓了起来。
从上面这件事上看,两派的斗争相称狠恶。
但孙霸毕竟是弟弟,孙和毕竟是太子,在一些死守正统看法的朝臣看来,将来的天子还应当是孙和的,持这类观点的有丞相陆逊、太常卿顾谭、太子太傅吾粲、左将军朱据、会稽郡太守滕胤、平魏将军施绩、尚书丁密等人。顾谭是顾雍的孙子,诸葛恪是诸葛瑾的儿子,施绩是名将朱然之子,朱然本姓施,过继给朱治后改姓,朱然身后施绩重新改姓为施。
朱据还联络了朝廷尚书仆射屈晃等一批朝臣跑到宫门外为太子请愿,他们把本身绑起来,叩首触地。孙权登上宫里的白爵旁观到这番场景,不但没有引发震惊,反而感到讨厌,他下诏斥责朱据、屈晃等人没事谋事,但这件事毕竟触及朝臣较多,又在外界产生了遍及影响,孙权没开杀戒,而是把朱据降为新都郡丞,把屈晃斥归乡里。朱据曾获咎过孙弘,他还没有达到新的任所,孙弘便擅自冒用孙权的名义下发圣旨,把这位堂堂的骠骑将军、孙权的半子杀了,而过后孙弘竟未被究查。
暮年的孙权对外的进取心大减,他的精力都被内部的纷争所占有,特别在太子的废立上,孙权更是感到了烦恼。
孙权最后选定的交班人只是个7岁孩子,此时孙权已经68岁了,已来日无多。颠末一场政治浸礼,朝廷高低一片暗淡,大师相互设防,不敢轻信赖何人,一旦孙权不在,年幼的孙亮如何接好这个班,又让孙权头疼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