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给想做的事找理由[第3页/共3页]
典礼上,曹丕登台拜谢汉献帝,以后接管臣民及使节的朝贺。以后祭六合、五岳、四渎,改国号为魏,更年号为黄初,曹丕成为新的天子,他身后谥号文帝,为便于浏览,本书上面直接称之为魏文帝。
左中郎将的品秩为比二千石,在军中的职衔低于将军、偏将,并非首要角色。李伏事迹不详,只晓得他曾在汉中供过职,李伏说的事也与汉中有关。据李伏说,当年在汉中他熟谙了凉州人姜合,当时他客居汉中,此人精通谶纬之学,在关西一带很驰名誉,有一次姜合对李伏说:“你将来必然要拜魏公,因为将来能安宁天下的是魏公子曹丕曹子桓,这是神灵的嘱命,适应天时,也与谶言符合。”
言论阵容已经造了起来,“实际事情”也筹办好了。
曹丕如此低调和谦虚,首要想看看内里如何群情以及群臣的反应。群臣这时纷繁上书,劝说曹丕接管献帝的禅让。但是,上了一次,就被曹丕谦让一次。这些上书凡是有几个或十几个大臣联名所上,中间思惟只要一个,就是劝曹丕接管禅让,但写法上又不能近似,以是大师都绞尽了脑汁,利用了最华丽的辞藻,篇幅普通都比较长,引经据典、言辞一个比一个诚心。对于这些古板的文章曹丕却看得很当真,很细心,每一道上书都亲身答复。
曹丕命令把李伏的上书予以公布,赞美说:“德行陋劣的人怎能体味得这么深、这么详确,也达不到这类程度。只是说的这些我不敢当啊,统统这统统都是先王的神明而至,并非常人所能达到的啊!”
魏文帝下诏改繁阳镇为繁昌县,并刻石立碑来记念这场禅让的盛事。碑石共刻了两块,一块是“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一块是“受禅表碑”。“受禅表碑”碑文22行,每行49字,“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正面22行,后背10行,每行也是49字。两碑记叙了汉献帝刘协禅位于魏文帝曹丕的颠末,称道了禅让的千古美德,歌颂了曹丕齐光日月、材兼三级,有尧舜之姿、伯禹之劳、殷汤之略、周武之明,特别夸大了曹丕是在公卿将士们多主要求之下,颠末回思千虑、一再谦让才接管禅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