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误人犹是说聪明(1)[第2页/共5页]
天垂垂亮了,光芒透过窗棂,照在含元殿的黄花梨木长条书案上。书案上堆着满满的青色封皮书册,式样一模一样,墨香尚在,明显是新近誊写的,青瞳拿着此中一本正在看。她的面前点着两支手臂粗的大蜡烛,烧得只剩下短短的一点。一会儿后,蜡烛烧完,噗的一声燃烧,但因为窗外天气更亮,她竟然毫无发觉,就着天光持续看书,明显是非常投入才会如此。
男人皱眉道:“益州气候得天独厚,是天下少有的粮仓,仿佛一亩地能出八九石米吧?”
前头被打的后生忍不住道:“我们不是不交,是实在交不出来啊!往年一亩地两石米,客岁说是兵戈,涨到三石,那也罢了。本年不是承平了吗?如何反倒变成了四石?一亩地能出多少米?我们不用饭也交不上啊。”
一波冷雨一波风,一个孤身一孤灯,玉阶锦檐听秋雨。
董研不敢信赖元修是当真的,叫道:“将军!将军!我冤枉啊!”
元修笑嘻嘻隧道:“那我就告别了,李大人可要保重。”
元修冷森森隧道:“天下我管不着,皇上只任命我坐守益州。算你不利,在益州为官,那我就从你杀起吧。”
李效贤咬咬牙,道:“是两石两斗。”
众百姓皆面露惊奇之色,随即大喜,个个争着叫:“侯爷!”“是关内侯!”“侯爷,我每月都给您上香的,请您救救我们!”百姓纷繁跪下叩首。
2、辛苦
元修转向董研:“刚才你口口声声说是四石,县太爷现在又说是两石两斗,真叫我难堪,我该信赖谁呢?”
董研哭着转向李效贤:“大人拯救!念在小人给大人效命十几年的分儿上,救我一命!”
刚走过祠堂拐角,元修脸上便没了半点笑意,却带着非常沉重之色。一个保护上前,谨慎地问:“侯爷,这明显是县令搞鬼,为甚么侯爷只斩了一个主簿?”
永安县城固然不大,却出了个被朝廷封侯的人物――元承茂。虽说元承茂的父亲在他不敷一岁的时候,就举家迁徙到千里以外的西南扈州,但关内侯的本籍还是这里。作为永安县的高傲,元侯祠就建在永安河边,坐拥美景一片。
元修笑嘻嘻地伸脱手:“账册我看看!”董研拖拖沓拉地将账册递给元修,元修大声读起来,“张小郎,三石二斗,责八板;王春江,两石,责二十板;赵财,四石。公然叫财的有钱,这个竟然交满了四石啊!”
已是初冬时分,大苑东南部益州,一个叫永安的小县城却仍旧风和日丽,没有一点夏季的凛冽迹象。永安县有一条永安河,此河遥对青山,青山碧水高低照应,轻风吹过,河面出现粼光,令民气旷神怡。
元修叹了一口气:“李效贤是晋王的人。”
官差回声上前,男人身边却俄然闪出几名保护,冷冷地望着董研。董研吓得一颤抖,回望李效贤:“大人,这……”
李效贤看着元修心中暗骂,却毫无体例,只得大声道:“董研假传圣旨,其罪当诛,当即行刑!”
元修若无其事隧道:“李大人爱民如子,如何会做这类事?李大人,就因为这个主簿……”说着一指尸身:“很多百姓平白挨了板子,不如李大人出点赔偿,安抚一下百姓。我们还遵循你这主簿定下的端方,一板子算一斗米,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