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六年、初平元年[第1页/共6页]
中平六年(18。9)三月,汉灵帝死,皇子刘辩即位,是为少帝。少帝时年十四,其生母何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临朝听政。何太后以其兄大将军何进与太傅袁隗共参录尚书事,执掌朝政,构成外戚何氏擅权之局。灵帝活着时本想以皇子刘协继位,临死以刘协拜托寺人蹇硕。帝既死,蹇硕便想诛杀何进,立刘协为帝,因何进有所发觉,其事未果。何进既掌朝政,蹇硕心不自安,乃与诸寺人谋诛何进。中常侍赵胜素亲于何氏,将蹇硕之书交与何进。因而何进诛杀蹇硕,将其所统禁兵悉归于已,由此获得西园八校尉的批示权。时灵帝之母董太后图谋参与政事,与何太后相恶。何太后乃使何进奏请将董太后迁出京师返国,又使何进收董太后之弟骠骑将军董重下狱。董重他杀,董太后随之恐忧而死。何氏撤除异己,执掌朝政,其势甚盛。p>
杂谭逸闻p>
中平六年(18。9)玄月,献帝赐公卿以下至黄门侍郎家各一人出任郎官,使其补寺人所领诸内署。灵帝时,诸内署令悉以宦者为之,自袁绍尽诛寺人至此复以士报酬诸内署令、丞。p>
蔡邕撰《专断》p>
公孙度盘据辽东p>
汗青纪事p>
荀爽,一名谞,字慈明,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幼而好学,年十二,通《春秋》、《论语》。时荀氏多才俊,爽最闻名,颍川人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桓帝延熹九年(166)拜郎中,遭党锢之祸,隐居汉滨十余年,闭门著作,以硕儒闻名于世。献帝初平元年(190),任光禄勋、司空。与王允等谋诛董卓,事未举,病卒,年六十三。著作有《周易注》、《尚书端庄》、《诗传》、《礼传》、《公羊问》、《春秋条例》等。p>
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西)人。顺帝永建二年(127)出世。少为乡啬夫,常赴学官听讲,不乐为吏。遂入洛阳太学肄业,前后师事第五元先、张恭祖,通《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桓帝初入关,与卢植同投马融门下受业。学成归里,客耕东莱(今山东半岛东部),学徒相随者数百人。后遭党锢之祸,闭门不出,用心讲学,并遍注群经。灵帝末年,弟子已达数千人。其说经以古文为主,兼采今文,被尊为一代宗师,名满天下。其著作有《周易注》、《尚书注》、《尚书大传注》、《毛诗故训传笺》、《诗谱》、《周官礼注》、《仪礼注》、《礼记记》、《孝经注》、《论语注》、《孟子注》、《郑志》、《驳许慎五经贰言》等数十种,构成一种专门的学问,后代称为“郑学”。p>
...
中平六年(18。9),董卓既专朝政,拉拢士报酬己所用,乃表典军校尉曹操为骁骑将尉。曹操素有弘愿,知董卓倒行逆施,不敷以成事,遂不受职,变易姓名,从小道逃归乡里。董卓大怒,行文郡县缉拿。途中曹操投宿故交吕伯奢家,其子五人依礼接待曹操。曹操狐疑吕家有害己之意,手剑杀死八人而去。逃至中牟(今河南鹤壁西)为亭长所疑,带至县府。时缉捕曹操之公文已至中牟,功曹知其即为曹操,但以世乱,不宜拘天下豪杰,请县令开释曹操。曹操死里逃生,至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当年年底,曹操操纵在陈留的家财和陈留人卫兹的帮助,构造起一支五千人的军队,起兵讨伐董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