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命运之一[第5页/共6页]
“母亲放心,我自有分寸。”谢柏说的笃定,谢太太还是惴惴,早晨同丈夫说了,谢尚书道,“暗里上书,让阿柏摸索一下陛下的情意也好。”
谢莫如道,“二叔,西蛮必定有大变故吧。”
宁荣大长公主留了穆七与靖江郡主在公主府用饭,待穆七与靖江郡主告别拜别,及至下午宁荣大长公主命人请了南安侯来,宁荣大长公主嗔道,“以往你在南安关,我们娘儿俩是成年景年的见不着,现在你返来,又分府别居,你差使忙,也是整天不得见。”
谢太太道,“要不,我进宫跟娘娘说一说?”
谢柏笑,“也不是全无服从。”
靖江郡主瞠目结舌,“朝中已经让我代嫁的声音。”她若还说志愿和亲,岂不是真要嫁到西蛮去了。
“我想着,还是先不要同她讲。”
谢太太将身子斜倚着榻上的小方桌,一笑,“这也是。”归君子已经返来了。
谢太太叹,“我那里敢让她晓得。”言外之意,谢莫如还好。
谢太太满腹苦衷来,满腹苦衷去。
胡太后哼了一声,对谢贵妃道,“好生同你母亲说一说,忠心二字可不是靠上嘴皮一碰下嘴皮闲说来的。”
“这是究竟。”谢莫如道,“靖江王第七子来帝都代父向陛下存候。”
胡太后拍拍母亲的手,笑,“就是母亲给我提的醒儿啊。”
胡太后忙道,“我也如许说。”
谢柏笑,“这是在安抚我?”
还是是内书房。
谢太太心下一沉,“娘娘?”
谢莫如做出洗耳恭听的模样,谢柏却不肯再说,谢莫如笑笑,并不诘问。但如果说服从是新王阿克申谴妹为妃的事,谢莫如就不置可否了。
胡太后仿佛犯了犟病,“哀家毫不会眼看着三丫头去和亲!靖江也不成!”
君忧臣辱,君上忧愁,天然有臣下为君上解忧,陛下舍不得亲闺女,藩王之女亦为不成,现成的靖江郡主就在帝都,年方十七,非论春秋出身都合适。穆元帝还是未置可否,倒是胡太后动静通达,与穆元帝道,“靖江小时候就在宫里,我看她长大,从这么枕头大小,一向到这么大闺女,你就舍得将她嫁给个蛮人?”
谢莫如望向窗外,除了北风偶尔吹拂雪珠拍打窗纸的声音,就是一片乌黑。室内灯火透明,暖若春日,水仙花缠绵开放,袅袅的一室芳香。
西蛮使团来朝,于东穆王朝是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谢柏因护送使团得以携宜安公主回到帝都。朝中大事临时非论,谢家阖府皆是喜气洋洋。
宁荣大长公主对靖江郡主道,“如果不想去西蛮,就亲身向太后请愿,说你志愿和亲。”
“不,如果她同祖母说我的事还没定,祖母回家不是这类神采。”谢莫如就有这类笃定,“依贵妃的身份,不会直接扯谎,但她用言语表示指导祖母,祖母信了她的话。”
宁荣大长公主叹,“明天靖江过来,与我说,她情愿代公主去西蛮和亲。”
“让祖母不必再进宫了,贵妃膝下有三皇子,不免要替三皇子考虑,她是不会同祖母说实话的。”
“行云练习了一班新舞姬,颇是出众。”
南安侯吃了两碗鹿肉,就回自个儿府去了。宁荣大长公主倒没吃几口。
鹿肉甚么的,南安侯府天然不会少,不过,母亲如许说,南安侯便这般听了。宁荣大长公主问了些南安侯在兵部的事,南安侯向来寡言,一句,“还算顺利。”就没别个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