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游戏竞技 >蚍蜉传 > 30招安(二)

30招安(二)[第1页/共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至于陈洪范,昌则玉看中并非当前此人的军事气力。诚恳说,他当然是军中白叟,但向年的圈子都在辽东、胶莱,来湖广、河南彻完整底可算作个新人。昌则玉更在乎的是他的宦海活动才气。

至于左、刘、陈三人,都是目前明军将领。

张献忠早在客岁底便因熊文灿的招安而产生摆荡,年初,他在与左良玉等官军的作战中持续得胜,帐下谋士薛正贤乃当朝宰辅薛国观的侄儿,以“约降取繁华”之言趁机鼓动他投顺朝廷。他思来想去,终究以为“诚得国观为主于内,抚可万全”,果断了求抚的心。

与曹文诏之辈分歧,左良玉不是只会领兵兵戈的二愣子,实际上很有些夺目的脑筋。只这几年时候,他仰仗着本身的兵马与声望,在河南、湖广、陕西等地建立起了庞大的权势收集。不但节制了很多要隘堡寨,私收税费,更添置了无数财产,触达茶社、当铺、钱庄乃至赌坊、青楼、私矿等等三教九流诸多行当,赢利巨万。

有熊文灿与杨嗣昌一外一内遥相照应,加上薛国观、陈洪范等人的推波助澜,一番会商后,“面谕剿抚原该互用”以及“岂有他来投降,便说一味剿杀之理”等结论已成定局。张献忠接管招安之事由此水到渠成。

赵当世点头道:“‘精武备’三字确为当务之急。先前徐总兵在会上就这此点指出营中‘兵疲’、‘粮少’、‘甲缺’三疾,想来按此方向加以整备,当无偏差。”进而问道,“那么‘广结援’与‘顺朝廷’又该当如何?”

赵营参将与西营副总兵名义上都直隶于熊文灿,而熊文灿将二营别离置于东北与西北两侧,借口是“互为犄角、拱卫襄府”,实际上打的倒是当中隔断,以防“巨寇相合后患无穷”的主张。这点事理,赵当世天然心知肚明,只不过他秉着韬光养晦为主的考量,对此并无微词。

赵营军队转进枣阳县后,赵当世曾就赵营接下来的生长方向扣问过昌则玉,昌则玉答复说:“昔朱升谏太祖天子‘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计,以定明祚之基。现部属亦附庸其雅,提九字于我赵营。别离为‘精武备’、‘广结援’、‘顺朝廷’,主公可引觉得导。”

向来能当上援剿总兵的都是公认的名将。前有曹文诏、祖宽等人无不令流寇闻风丧胆,现在的左良玉,亦是有勇有谋。他拥兵逾五千,乃目前豫、楚间最大的军头,自崇祯五年受命进剿中原流寇,数年间各处的巡抚总督们都走马灯般换了一茬又一茬,他却从未缺席,逐步堆集之下他的权势早已非昔日可比。

崇祯十一年三月中,名震天下的巨寇西营八大王张献忠正式向总理南畿、河南、山西、陕西、湖广、四川军务的熊文灿递交降表。大明朝廷授其副总兵之职,并允其将军队驻扎在谷城县王家河,还把王家河改名“承平店”,以示招安之意。

“凡事过犹不及。八大王桀骜刚烈,虽降却如骨刺卡在朝廷喉间,早外必除而后快;闯塌天自剪羽翼,当然可表忠心,但其分量与首要性无疑大大跌落,身不由己。而我营正处二者当中,正可谓是不偏不倚,中庸佳举。”昌则玉点头说道,“克日熊总理来验兵,八大王与其相争,而主公却与其相处颇顺利,这便是做的好的处所。”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