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钱塘(一)[第2页/共4页]
苏高照笑道:”既不分南北,那便更不分海陆。赵大人善于铁马,此去杭州府,与称雄骇浪的郑公必能惺惺相惜。“
郑芝龙尚将来杭,苏高照成心导游,舍弃了顺道进入州城的艮庙门与庆春门,由北绕路,过武林门、钱塘门,先抵西湖畔。当时雪势已大,目视湖面,扬扬雪幕下,莲池数十亩接连不断,虽莲花已萎,但仍能见其盛时范围。湖上飞桥小亭连亘,寒梅沿湖矗立,雪敷之上,真有种“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的意味。
赵当世闻言暗自点头,自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庞心恭要去日本、朝鲜一带活动,正愁没有带路人,这个藤信亮既然有打算返国,那么比及了杭州举荐二人相见,正可搭上伙。
赵当世瞧出苏高照局促姿势,替他得救,用心问道:“藤兄,从贵国来此一趟,怕是辛苦吧。”
藤信亮虽是外番人,但礼数全面,对赵当世等人抱拳道:“藤信亮与诸位见礼了。净灶膛,送灶王,灶王上天送吉利。诸位小年欢愉。”官话带些奇特的口音,但胜在流利。
苏高照转道:“不几日便是除夕。此次除夕,赵大人等就在杭州过,交给鄙人筹措便是。”
一宿睡足,一行人投城西北,旅游石头山、清冷寺。石头山不高,然峭立独绝,自据其险。登高望远,俯瞰江山城垣,方知“江左有变,必先恪守石头”之言不虚。山上有石头城,战国楚威王始筑,汉末诸葛亮曾跃马山上,观此山川阵势,叹曰“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东吴孙权继以旧址为基,取山石复筑城,并倚之立大业。走新河至西水关,游赏心亭、白鹭亭、二水亭等,再向东去往钟楼、鼓楼等地,怡然闲适、非常舒畅。
“苏杭并称,为何舍苏而取杭?”
苏高照与赵当世并马而行,道:“东南州县,以南京、姑苏、杭州为最,口皆百万人。而杭州井屋鳞次,炊火数十万家,生聚富强,冠绝浙闽。”
苏高照扬嘴笑道:“吴俗之奢,莫盛于苏杭之民。不耕寸土而口食膏粱,不操一杼而身衣文绣者,不知其多少。游必画舫肩舆,珍羞良酝,歌舞而行。没来杭时,见条记中有书此笔墨,甚觉怪诞,待身临其境,方着名副实在,可谓奢矣。”同时眼露点点滑头,“这便是郑公设山五商总行在杭州的起因之一。”
一问一答,二人皆大笑。
赵当世又是连连称谢,正说间,楼梯笃笃,一个矮壮男人快步登上楼来,四周张望。赵当世一眼就看到了他,其人虽着汉装,但皮肤黢黑,头顶一块剃得精光发亮,只留前额一撇以及脑后至颈的一片头发,另还扎了个高耸的短直辫,不类汉人。这时苏高照起家,将那男人迎上桌,笑着先容道:“各位,这位也是远道而来的客人。”
苏高照说道:“藤兄说的是最好景象,属极少数。大多路程艰苦备至。来去二十次,大抵有七八主要船沉人亡。另有七八主要么半途折返,要么丧失惨痛。”
几杯温酒下肚,席间氛围活泼起来,聊不数句,苏高照内疚道:“鄙人方才问过,郑爷不在嘉兴,将直去杭州府。是以......恐怕还得劳赵大人多费些脚力。”
几人话题随即转到贸易上来,扯了一会儿,赵当世又问:“藤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