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暗行[第3页/共3页]
九哥道:“也好。”
大典以后,玉姐便进言,将入于内库银钱,减半成去。本来各地赋税入京,按比例,大半入国库,小半入内库,总二八之间,玉姐此时便请将只消将一成半入于内库,余者入国库。又得贤名。
洪谦道:“事缓则圆,可缓缓来办,拣那来往客商多门路修一修,未几时,商税便能将修路钱赚返来了。也不须增很多商税,只消与田赋相差仿佛便可,没事理普通是官家百姓,有税重、有税轻。只臣所忧者,倒是这税如何增,增那边,又,如何防他逃税。”
梁宿道:“官家一片为国之心,然官家初登临,不如暂缓兼并与裁汰事。”这便是默许了,却又提示九哥,他才即位,声望且不敷,不管甚事,都须缓行。
玉姐便依了他。
今又放纵寺人与家奴往外做经纪买卖,且打着宫里灯号,几月下来,如何无人得知?御史便忍不得要参上一本,谏上一谏。
九哥道:“若想做成,休要做成和买。”玉姐道:“这是天然,便是和买,我平常着,也不好这般欺负人,择宫中常用大宗物件儿,谁家造办得好,便朝他家买,着他家运往京里来,或三年或五年定一回价儿,总不好叫民人亏损。”
恰遇着玉姐册封之典,太皇太后既高兴,又要与玉姐和解,便一力主张要大办。玉姐虽看这煌煌盛典,心头对劲,却也不免有丝心疼:这盛典虽有礼部出了,内库未曾动,然国库实不丰盈,她内心,不免将这国度看作是她丈夫、她、她儿孙,不忍这般胡乱花用了。
九哥原还不信,恐他两个借着宫中名头行逼迫之事,问于市舶使,市舶使不敢坦白,回禀于九哥,这般贸易,实是利润丰富。
岂料玉姐所为是颠末九哥,九哥立即便批道:“赛过和买,赛过加赋。”政事堂也只好装聋作哑,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软,接了玉姐钱,政事堂便不好出头。且九哥所批乃是枢纽,内库也缺钱来,不令她去叫钱生钱,难不成要国库来出?抑或是和买,弄得民怨沸腾?
当下使这二人携了十万贯本钱,且往穗州寻市舶使去,因有宫中印信,故由市舶使从中转圜,与胡商做买卖,不数月,赢利颇丰。李长福识几个字儿,又写封歪歪扭扭折子来存候,胪陈所见,言天朝丝绸瓷器绣品一类,极得蕃商青睐,常求而不得,抑或买不敷所需。请依原江州故事,收脱销货色、又于绣坊内订下绣品转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