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女帝师五(77)[第1页/共5页]
[36]《品德经》:“六合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平,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23]《旧唐书·传记第八十九·陆贽传》:“以陛下之英鉴,民气之思安,四方之小休,两寇之方静,加以频年丰稔,地点积粮,此皆天赞国度,能够立制垂统之时也。时不久居,事不常兼,已过而追,虽悔无及。明主者,不以言为罪,不以人废言,罄陈狂愚,惟所省择。”
[62]《周易·中孚卦》:“九二: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47]《史记·赵世家》:“肥义曰:‘臣闻疑事无功,疑行知名。王既定负遗俗之虑,殆无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反面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昔者舜舞有苗,禹袒裸国,非以养欲而乐志也,务以论德而约功也。愚者暗成事,智者睹未形,则王何疑焉。’”
[63]《管子·戒第二十六》:“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无方而富者生也,公亦固情谨声,以严尊生。此谓道之荣。”
[37]《晋书·天文志中》:“蒋济上疏曰:‘昔大舜佐治,戒在比周。周公辅政,慎于其朋。齐侯问灾,晏子对以布惠。鲁君问异,臧孙答以缓役。塞变应天,乃实人事。’济旨譬甚切,而君臣不悟,终至败亡。”
[32]《旧唐书·传记第一百二十四·李德裕传》
[75]《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颂》,曰:‘至矣哉!直而不倨,曲而不平;迩而不逼,远而不携;迁而不淫,复而不厌;哀而不愁,乐而不荒;用而不匮,广而不宣;施而不费,取而不贪;处而不底,行而不流。五声和,八风平;节有度,守有序。大德之所同也!’”
[35]《管子·白心》:“名满于天下,不若其已也。名进而身退,天之道也。满盛之国,不成以仕任。满盛之家,不成以嫁子。骄倨傲暴之人,不成与交。”
[60]《汉书·贾邹枚路传第二十一·枚乘传》:“磨砻底厉,不见其损,偶然而尽;种树畜养,不见其益,偶然而大;积善累行,不知其善,偶然而用;弃义背理,不知其恶,偶然而亡。”
[48]《三国志·魏书二十七·王昶传》:“夫贡献仁义,百行之首,行之而立,身之本也。贡献则宗族安之,仁义则乡党重之,此行成于内,名著于外者矣。人若不笃于至行,而背本逐末,以陷浮华焉,以成朋党焉;浮华则有虚假之累,朋党则有相互之患。”
[68]《魏书·传记第六十五·高谦之传》:“故有国有家者,不患民不我归,唯患政之不立;不恃敌不我攻,唯恃吾不成侮。此乃千载共遵,百王分歧。”
[66]杜甫《草堂》:“天下尚未宁,健儿胜冬烘。飘风尘际,何地置老夫。于时见疣赘,骨髓幸未枯。饮啄愧残生,食薇不敢馀。”
[39]《论语·泰伯》:“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处置于斯矣。’”
[20]《诗经·小雅·彤弓之什·采芑》:“蠢尔蛮荆,大邦为仇。方叔元老,克壮其犹。方叔率止,执讯获丑。戎车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显允方叔,挞伐狁,蛮荆来威。”
[26]《说苑·杂言》:“‘回能信而不能反,赐能敏而不能屈,由能勇而不能怯,师能庄而不能同。兼此四子者,丘不为也。’夫所谓至圣之士,必见进退之利,屈伸之用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