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彼岸[第2页/共2页]
既然桥头属于佛家扼守,那么这一侧恐怕就是道家之地了。道家秉承返璞归真,寻求天然本性,难怪所刻笔墨亦是如此率性萧洒。而在岸边留下根须也正应了道家的没有根,何来叶,安身底子,形神并养的主旨。
以是王学暗自猜想,佛祖所谓度化十八层妖魔,镇守在何如桥头,实在并不是但愿大家都忘记畴昔,转世投胎,而是让这些苍茫的灵魂能够在磨难中,真正熟谙到苦,从而“憬悟”!
起首映入视线的,是面前竖着的一块青色石碑,碑体宽逾数十米,厚不知多少,大要有雾气环绕,恍若一座山丘。上书“循环”两个大字,浮雕凸显,大气澎湃,如同数条青龙在云雾间舞动。
火线的路或许永久没有绝顶,但停滞不前就没法肯定这一点。
既然已经来到了这个亿万生灵巴望而不成及的此岸,作为荣幸的本身有甚么来由不走下去呢?归正接受的磨难已经够多了,大不了破罐子破摔,本身孑然一身,有甚么好怕的!
王学这才想起,传说中此岸花根和茎是分植两岸的,落叶始终不能归根,此乃地藏王菩萨栽种时成心为之,此中更牵涉到佛道两家对存亡的了解和态度:
就算完整误透,也还是要经历磨难的平生,是以从古至今多少人信奉佛祖,忍耐斋戒,闲坐,甘作苦行僧,以求身心合一,但圆寂弃世,功德美满之人还是寥若晨星。
老王并非理科毕业,也不懂书法,只感觉它和何如桥头雕镂的字体较着分歧,张扬肆意与狂草有几分类似。
一时候,王学思路万千,木立当场,不晓得将来要如何带着影象走下去。
要提及中国象棋,王学起码还晓得“马走日,象走田,炮飞两边,将中间”,但他对这围棋确是一窍不通,仓促一瞥便偶然再看。
可惜来往千古,亿万生灵,能够勘破这一层的寥寥无几,不是浑浑噩噩再经一世,就是心系人间,苛求此岸,终究只能化作苦海中的厉鬼幽魂,泯没灰尘。
弃了汤药,便会为香气所吸引,然后发明无根之花,惹人思考,吞下花瓣减轻执念,坠入忘川历经磨难,若悟,则达到此岸;不悟,则始终寻觅花香,心系此岸,沉浮于苦海。
既然道家秉承六合天然,倡导率性而为,教义又与佛家截然相反,那么我可否转头从这一侧上桥去观那“三生石”?
想清楚后果结果,老王站在岸边不由得暗呼幸运,如果再让他来上一回,断不会将此岸完整放下。
佛祖在来路镇守,这一侧倒是道家之地,想来应当行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