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南明义军 > 第384章 曙光

第384章 曙光[第2页/共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是以赵用平在思考好久后,决定暂缓北伐,一面在济宁城休整雄师,并等候榆园军的到来,一面逻骑四出,公布招降书,对山东,乃至河南之地的县城停止劝降。

而在拜音图撤兵后不久,太原府各县便开端对太原清军阳奉阴违,供应粮草之事不是缺斤少两,便是陈粮旧米,而在太原城外更是呈现义兵的哨探。

吕逢春,辽东人,明举人出身,关外尽失后降清,顺治元年任参领,顺治四年任山东巡抚。

孟浚留守金陵,一开端他只是想让赵用平用北伐来威胁多尔衮撤兵大同,现在目标达到了,乃至更加欣喜,兖州府一带,诸县望风而降,这让孟浚看到了一丝能够直接篡夺北京的但愿,如果两京在手,北方或答应直接传檄而定。

辽东出世的汉人,暮年跟从清廷的,天然深得清廷信赖,如果没有变故,这些人天然对清廷忠心耿耿,只是在频频兵败周军之手的环境下,民气易变。

对此,赵用平非常不屑,这等老而成精之人,不管周军胜负,其稳坐垂钓台,不过这也合适世人之心,投机之辈。

杨恩道:“大王,部属以为,清廷虽败,但还未至山穷水尽之时,赵统镇所部,实为一偏师,其部精锐不过是重甲军,破虏军,以及武安镇,余者,高进库,降军所编,刘体纯等三镇又是忠贞营所改编,大王如果亲征,胜负不成预感啊!”

孟浚又道:“吾若亲征,以慕德之见,胜负多少?”

…………

孟浚在打发走钱彪后,召见了顾炎武,对其扣问道:“先生,吾欲亲往火线,又恐火线不宁,实是心烦意乱!”

杨恩想了想,摇点头道:“大王屡经战阵,而臣不过是一墨客,已久未随军,如何能知,若大王决定亲征,那臣只能极力为火线供应军粮,但臣心中所想,现在大王已据上风,何不慢待机会,积蓄气力,以煌煌之师,无可对抗之力,完整荡平北方,何需弄险!”

多尔衮回师北京的次日,便遣兵南下天津,欲摈除天津城下的三千周军,而在天津城下的周军,在多尔衮回到京师的当夜,便收到青鸾卫的密报,连夜撤离天津,从海上南撤。

中军大帐内,赵用平对是否持续北伐,心中有些踌躇,虽说雄师北上,并未经历多少血战,军心士气还是昂扬,战力也未折损多少,可在全局来看,赵用平所占有之地,几近满是运河两侧之城池,其他之地,仍归于清廷治下。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