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京华漫烟云(1)[第2页/共4页]
当晚他回到府邸,倒是夜不成寐,偷盗取了《花西诗集》,第二日趁到宫里看望皇后之际,塞给了熹宗。七日以后,却听宫里传来动静,皇后与天子吵了一架,只为了熹宗痴迷于一本诗集而三日未曾临幸皇后的凤藻宫,而那本诗集,恰是窦亭送给熹宗的《花西诗集》。
窦亭轻叹一声,垂目道:“臣听闻窦相本来是想留下花西夫人的,孰料花西夫人不但拒降,还整天哭泣不断。彼时大理段世子恰好同南诏段氏分裂,投奔在窦相的巴蜀官邸,一眼看上了花西夫人,窦相便应允了。当时南诏步步紧逼,大理段世子得空顾及花西夫人,她便乘机在投宿的堆栈中放火他杀了。”
熹宗拉着皇后的手,让她倚在他身边,笑道:“你看这一首:众里寻他千百度,蓦地回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多像朕第一次见到你的模样……”话未说完,熹宗已口吐鲜血。
忽而又想起比之任何人,本身恰好最是摆脱不了一个窦字,不由心中又是一凉。
窦亭直起家子,冷冷看了窦精华一眼,便同冯章泰闪入帘内。
熹宗笑着对他说道:“云兼可来了。这几日皇后总算知己大发,不再禁朕看《花西诗集》了。朕这几日总在想内里的一首: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不一刻,窦精华携着六部重臣一个个都来了。让窦亭感到不测的是,连翰林侍讲学士冯章泰也来了。
放眼望去,劈面三人皆着正一品官服的褚红朱袍,正低声扳谈,声音虽轻,仍能辩白出那内容竟然是最新得了一尊前朝的青玛瑙玉熏炉,眼神间尽是兴高采烈,却无半点为人臣子的恭敬之色、焦心之意。
窦亭年方二十八,出身门楣显赫的窦氏家属。当今权相窦精华是他本家亲表弟,他亦是六宫之首的皇后窦丽华的亲表弟。本人长得一表人才,七年前高中状元时,金銮殿上熹宗天子驯良可亲地为他簪上金花,这几年也凭着过人的才调,几次应召,入宫伴驾。这几年窦亭看着熹宗的笑容一天比一天少,一天比一天老去,明显只要二十八岁的熹宗却如四十岁普通老成,心中模糊地难受起来。犹记客岁中秋,本身陪着熹宗太液池泛舟弄月,窦亭借着三分醉意,呢喃了一句:“但愿人悠长,千里共婵娟。”
永业十年三月初九,京都早已是满城秋色宫墙柳,东风过处,昭明宫春意盎然、姹紫嫣红。但是那满城的春意到了毓宁殿,当朝天子熹宗的寝宫前,便突然落空了色彩,再浓的花香亦没法伸展太医们眉头皱起的川字。
为此,窦亭被罚减去半年薪俸,停职在府中面壁思过。
世人恭敬地揖首。
窦亭安抚熹宗,“那撒鲁尔虽是突厥之主,但毕竟是原青江的私生子,有汉家血缘,且又在西安长大,公主应是过得不错吧。”
不久,伴着清脆的轻响,一人缓缓从琉璃珠帘中信步踱出,恰是当朝权相窦精华。
话未说完,熹宗已然吐了一口鲜血。窦亭大惊,正要唤内侍监,却被熹宗唤住:“云兼莫去,想我此等轩辕氏的罪人,理应早死以谢祖宗。此事若为精华所知,天下难道大乱?”
皇后凄惶地大呼一声,提起裙子,往床上扑去,身上的珐琅玉器环佩之声锋利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