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京华漫烟云(1)[第1页/共4页]
窦亭直起家子,冷冷看了窦精华一眼,便同冯章泰闪入帘内。
窦亭安抚熹宗,“那撒鲁尔虽是突厥之主,但毕竟是原青江的私生子,有汉家血缘,且又在西安长大,公主应是过得不错吧。”
熹宗听了皇后之言,呆愣了一会儿,终是寂然涕零,哽咽着长叹一声:“朕对不起东庭的列祖列宗啊。”说罢流着泪向皇后渐渐伸脱手来。
“窦大人,且慢。”冯章泰的脸上沟壑纵横,双目却非常的敞亮,一只干爪般的右手如风中秋叶,病态地颤抖着。他悄悄地对窦亭浅笑,轻道:“窦大人,千万莫急,窦相爷正在与陛下参议大事,稍后便好。”
这冯章泰是当目前中独一活着的大儒,乃是已故礼部尚书陆邦淳的同窗。以陆邦淳为首的清流一党遭毒害时,冯章泰受了连累,由二品大员削职为民。后因其盛名,在窦精华的一个本家属弟亦是冯章泰的半子不竭讨情之下,才仅仅规复了他翰林院大学士的贫寒闲职。冯章泰本来各式推让,乃至自毁右手拒不复出,厥后因不忍窦家对其家眷各式虐待,方才应了这个虚职。
外殿正坐着一个面色焦心的青年,着礼部一品朱袍,姓窦名亭字云兼,恰是当今礼部尚书。
窦亭被请了出去,几个太医沉着脸上前诊脉、针灸、灌药汁,宫娥捧着明晃晃的御用之物来去不断,那琉璃珠帘烦躁地不断闲逛,如民气浮动。
当晚他回到府邸,倒是夜不成寐,偷盗取了《花西诗集》,第二日趁到宫里看望皇后之际,塞给了熹宗。七日以后,却听宫里传来动静,皇后与天子吵了一架,只为了熹宗痴迷于一本诗集而三日未曾临幸皇后的凤藻宫,而那本诗集,恰是窦亭送给熹宗的《花西诗集》。
忽而又想起比之任何人,本身恰好最是摆脱不了一个窦字,不由心中又是一凉。
窦亭的心中倒是一凉,皇后为何不由熹宗看《花西诗集》了?
工部尚书卞京、兵部尚书刘海皆出于窦氏,户部尚书高编年素有攀附劣迹;正在进宫路上的刑部尚书殷申亦为窦氏亲点,吏部尚书周游嗣已有半年称病不出。窦亭怒从心头起,恨不能将这些攀附权臣、唯利是图之辈立即斩杀殆尽,肃整朝纲,还政于熹宗。
他又在外间坐了好久,终是忍不住站了起来,就要往里走。
熹宗拉着皇后的手,让她倚在他身边,笑道:“你看这一首:众里寻他千百度,蓦地回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多像朕第一次见到你的模样……”话未说完,熹宗已口吐鲜血。
皇后悲伤地站起来,疾步走向熹宗。不想熹宗的神采俄然大变,猛地吐出一口鲜血,滴滴洒在皇后的衣衿之上,触目惊心。
话未说完,熹宗已然吐了一口鲜血。窦亭大惊,正要唤内侍监,却被熹宗唤住:“云兼莫去,想我此等轩辕氏的罪人,理应早死以谢祖宗。此事若为精华所知,天下难道大乱?”
熹宗冷傲道:“云兼的诗词真乃人间一绝。”
窦亭年方二十八,出身门楣显赫的窦氏家属。当今权相窦精华是他本家亲表弟,他亦是六宫之首的皇后窦丽华的亲表弟。本人长得一表人才,七年前高中状元时,金銮殿上熹宗天子驯良可亲地为他簪上金花,这几年也凭着过人的才调,几次应召,入宫伴驾。这几年窦亭看着熹宗的笑容一天比一天少,一天比一天老去,明显只要二十八岁的熹宗却如四十岁普通老成,心中模糊地难受起来。犹记客岁中秋,本身陪着熹宗太液池泛舟弄月,窦亭借着三分醉意,呢喃了一句:“但愿人悠长,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