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李家村[第2页/共3页]
李大伯膝下没有儿子,可这小郎君清楚是冲李家而来,不晓得是不是哪家亲戚来串门。
特别是婶子周氏,因为没有生养过的原因,加上顾恤兄妹俩幼年丧母,待他们更是千疼万宠,乃至能够说是宠嬖。
李家老宅大门前点了两只大红灯笼,有人站在灯下,朝江边遥遥相望。
老宅的房屋常常打扫,铺盖枕具,锅碗盘碟,样样家伙事儿都齐备。李绮节和宝珠在老宅住下,每天和大婶周氏母女几个一块儿用饭,闲时就去乡里或是镇上转转,转眼便过了三五日。
朝廷选秀可不会和老百姓讲事理,明面上是选面貌姿色、仪态操行,实在全看皇家的爱好,谁晓得万岁爷爷会不会俄然脑筋抽风,非要挑个大脚的呢?
这日傍晚,青瓦白墙外,一阵清脆铃音由远及近。
李绮节在周氏灼灼的目光下喝完一碗辛辣的姜汤,漱了口,各自安息不提。
周氏一面让宝鹊去煎茶,一面笑呵呵道:“忙了这七八日,本年乡间的金桂全收完了。你们也都该回屋歇歇,明天就不消上工了。”
李大伯换了身洁净衣裳,散着一头毛躁长发,坐在楼下堂屋前,倚着黑漆小几看一本贩子传播的传奇小说。但是他手中的书册才刚翻开没几页,脑袋便一点一点――打起打盹。
也不晓得她这辈子能不能有机遇亲目睹识一下在汗青上赫赫驰名的大明船队。
李大伯捋捋胡子,笑道:“我们潭州府的官船看着豪阔,实在不算甚么。你如果去到应天府和广州府,看他们船埠泊的那些大船只,密密麻麻,遮天蔽日,就跟楼宇宝山一样,有一座山那么高,船帆张起来的时候,比瑶江县最大的酒坊还要大,那才叫器宇轩昂咧!当年三宝寺人带领船队出使外洋,好多人翻山越岭赶去看希奇,只可惜当时候你婶子偏巧病了,不然我也能跟着商队去见见世面。”
李昭节和李九冬是典妾生的。
李乙每年中秋都是在乡间老宅过的,李大伯看到李绮节,也没惊奇,点点头,从牛车上找出两枚油纸包裹,“去那里耍了?这是给你们姊妹几个带的云片糕和麻糖糕,拿归去分与mm们一块吃罢。”
实在李绮节完整不必急着逃出城,她是订过亲的良家女,又没缠小脚,卖力选秀的采选内监就是看到她也不会选她――在以小脚为美的大明朝,大脚女人插手选秀的话,海选的第一轮就会被淘汰下来。
待走得近了,只见那小郎君头戴一顶雪青清闲巾,身着一袭茶青圆领对襟窄袖长衫,底下着松花长裤,腰束革带,脚蹬罗皮靴,一副时下最风骚姣美的男儿打扮。
周氏放下笸箩,抽脱手帕擦了擦手,对李大伯道:“官人,夜里怕是要落雨,这桂花还是搬到屋里放着罢。如果淋了雨,收桂花的几千钱可就打水漂了。”
李绮节搀着李大伯跨过大门槛,走进院子,嘴里道:“大伯,我明天去渡口瞧热烈,看到我们潭州府那条专门往顺天府运送贡品的大官船啦,那船帆一伸开,就像一座山,恁般高大!”
长工们听周氏如此说,便又将装桂花的竹筐全都一篓篓搬到房里放好。
比如朱瞻基的正妃,本来定的是青梅竹马的孙氏,成果朱棣听了个算命先生的话,硬是让秀女胡氏当了太孙妃。朱瞻基即位后,还是把皇后胡氏给废了,另立孙氏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