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李家村[第1页/共3页]
李大伯和李乙自幼相依为命,豪情非常亲厚。兄弟俩固然一个住在城里,一个住在乡间,但始终没有分炊。
阿谁向朱棣谏言,让他册立胡氏为太孙妃的羽士,到底是未卜先知,还是纯真运气好,瞎猫碰上死耗子?
劈面却见窄巷那头一个少年郎君手执一把折扇,身后缀着一个梳辫子的小厮,一主一仆闲庭阔步,遥遥走来。
李昭节和李九冬是典妾生的。
李绮节在周氏灼灼的目光下喝完一碗辛辣的姜汤,漱了口,各自安息不提。
县里的大户担忧自家闺女被选中,筹钱打通了官衙里的皂隶,内监们的船到武昌府时,皂隶就会敲钟提示,县里人家一听到钟声,立即连夜送闺女出城。
不过偶然候不得不信命,大明江山确切差点断送在孙氏的儿子朱祁镇手上。一个害死大半朝臣勋贵,被外族绑票的天子,也算是中国汗青上的一大奇葩了。
如果李绮节没记错的话,郑和的七次出海大部分都在永乐年间。朱棣驾崩后,继任的仁宗以国库空虚为由,命令停止船队再下西洋。直到宣宗年间,郑和最后一次带领船队扬帆出海,以后他未能返回故国,不幸病逝在万里以外的印度洋古里国。
老宅的房屋常常打扫,铺盖枕具,锅碗盘碟,样样家伙事儿都齐备。李绮节和宝珠在老宅住下,每天和大婶周氏母女几个一块儿用饭,闲时就去乡里或是镇上转转,转眼便过了三五日。
李家老宅大门前点了两只大红灯笼,有人站在灯下,朝江边遥遥相望。
李子恒和李绮节常常陪李乙回籍下李宅小住,一年十二个月,几近有一半时候都在李宅度过。兄妹俩和李大伯、李大婶周氏一向都很靠近。
说着还啧啧两声,明显是遗憾至今。
李绮节在老宅闲极生闷,白日里带着丫头宝珠去镇上略逛了逛,刚坐船从镇上返来。登岸才没走几步,便见自家门前停着一辆满载货色的牛车,另有七八个长工在一旁慌乱,晓得是李家大伯回屋来了,赶紧疾步走上前,恭恭敬敬道:“大伯返来了。”
李大伯捋捋胡子,笑道:“我们潭州府的官船看着豪阔,实在不算甚么。你如果去到应天府和广州府,看他们船埠泊的那些大船只,密密麻麻,遮天蔽日,就跟楼宇宝山一样,有一座山那么高,船帆张起来的时候,比瑶江县最大的酒坊还要大,那才叫器宇轩昂咧!当年三宝寺人带领船队出使外洋,好多人翻山越岭赶去看希奇,只可惜当时候你婶子偏巧病了,不然我也能跟着商队去见见世面。”
李绮节深思间,牛车已经拐进岔道,驶入李家村。
也不晓得她这辈子能不能有机遇亲目睹识一下在汗青上赫赫驰名的大明船队。
李大伯膝下没有儿子,可这小郎君清楚是冲李家而来,不晓得是不是哪家亲戚来串门。
但是他面色白净,眼若秋水,杏面桃腮,好像珠玉,身量也细削窈窕,细看两眼便知,这那里是甚么姣美小郎君,清楚是个十一二岁的清秀小娘子。
李大伯撩开袍子一角,跳下牛车,号召几个主子,将从各个村里新收来的当季桂花抬进院子里去。
周氏一把将李绮节搂在怀里,摩挲个不断:“三娘别惊骇,到婶娘这里来,谁都不能欺负你!”
李绮节搀着李大伯跨过大门槛,走进院子,嘴里道:“大伯,我明天去渡口瞧热烈,看到我们潭州府那条专门往顺天府运送贡品的大官船啦,那船帆一伸开,就像一座山,恁般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