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徐府[第1页/共2页]
宝笙并不怪她,她也晓得其他姑子嘴里的好说的是甚么。清平庵里俗家弟子都不大耐烦去丰城做法诵经。
*
*
宝笙低头排在最末,缁衣青灰简朴,毗卢冠将三千青丝拢得严严实实,乍一看去,全然是个再浅显不过的小尼姑。
“跑慢些!”宝笙提示道:“把稳脚下门槛儿!”
“女人是想……”
宝笙正想着清虚会如何对于她,就听清虚站在她身边冷声道:“本日诵经极需心诚,饭食就免了,晚间再吃!”
清虚眼下一层乌青,脸有些青白,尽力笑了笑道:“回徒弟的话,清虚觉着上回给徐老太太做寿诵经祈福的那一批姑子就极好,以是……”
那婆子也不急着让她们出来,仿佛在等甚么人。
*
“但是半夏。”宝笙呷了口荷叶粥道:“放不放人不是与我们相干的事儿,顶要紧的就是先替我找身儿洁净称身的缁衣。”
清虚点了人数,慎重叮咛道:“昨儿该说的,都交代你们了。千万记得,徐家是大户人家。你们,切勿行错了事说错了话,惹人嘲笑,平白丢了清平庵的脸去!”
身边的小尼姑俄然抖了下身子,宝笙就听到一道娇俏的少女声从里传来,“我倒想看看是哪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东西想勾引我哥哥!”
宝笙拿起筷子,夹了个玫瑰陈皮豆沙包,轻咬一口,笑道:“豆沙包虽甜,可里头陈皮还微涩着。事情那里就是你想的那么好了。”
“这如何能一概而论!”慧真打断她道:“旁人也罢了,可妙平不可。暗里弄虚作假太多。
宝笙淡道:“敢欺下者,必然敢瞒上。可只要人另有效,不伤底子,那我们便犯不着跟她鸡蛋碰石头。”
去一趟就是日夜诵经,烟熏火燎。既挣不了多少嫁奁,更相不中合适的相公。一来二去,倒果然不如待在庵里绣帕子合算。
半夏诺诺答了声都不能。
一则山高路远,恐累了腿脚,二则富人居多,但都妻妾合座。
只徐家是个例外。半夏想起那些姑子的红脸,也忍不住咋舌道:“传闻徐家至公子丰度好,才学高。本年秋闱才取体味元,丰城人都说这至公子来岁春闱殿试前三甲也定是跑不了的。并且……”
只宝笙体弱,咬牙行路,累得香汗淋漓。幸亏徐家不远,世人赶在天大亮前终究到了徐家。
谁知慧真张口就道:“我看顾家女人就顶合适。”不等清虚反应过来就定下了,“身量模样都合适,都是俗家弟子,她也不差妙平甚么。”
你是我远亲大弟子,我看在她是座下大弟子的份儿上,临时饶了她一回。可再如何着,也得让她吃些苦头,长长记性!”
清虚明显和这婆子很熟,谈笑了两句就忙命小尼姑们列队筹办挨个儿进府。
“女人,女人!”半夏提着食盒吃紧赶出去,清秀的眉眼满满都是欣喜。
“是。”二十个小尼姑齐齐应了声。
“不错。”宝笙没有否定,淡笑道:“等的就是妙平让的机遇。”
翌日一早,慧真就唤了清虚来正堂筹议事情。
宝笙笑而不语。丰城徐家是徐淑妃母家,世代书香家世,很有声望。
想起昨日妙平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清虚是又疼又恼,恨不得宝笙顿时晕过甚不能去。
青屏山山高谷深,雪压繁枝。夏季凌晨饿着肚子,提着灯笼赶去念佛,倒真有些苦行僧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