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穿越者的茫然】[第1页/共2页]
就凭发不出人为这件事,便可判定北洋当局迟早要垮台,太不靠谱了!
唉,还是走一步看一步吧。
这特么像甚么话?
……
周赫煊忍不住如许想道,但他毕竟名小势微,也不想南下报考黄埔军校,哪天做了炮灰多不值啊。就算颠覆了北洋当局,也只不过换汤不换药罢了。
或许本身该做点甚么?
八国通牒不但是裁撤水雷罢了,还要求北洋当局把大沽口至北平一线的炮台全数削平,这已经远远超出《辛丑条约》的内容。
这天早晨,李寿民很晚了才回家,唉声感喟神采极其丢脸。
不过《射雕豪杰传》临时还没开端连载,必须等别人的作品完本才行。
连鲁迅这类大喷子的人为都敢拖欠,小讲师们就更惨了,有的北大教员乃至靠乞贷度日。
后代很多人恋慕民国糊口,崇拜鼓吹所谓的民国范儿。真让这些人回到民国去待上半年,估计都得挽起袖子骂娘。
现在上海的米价每斤才6分钱,京津地区的物价还要低20%,4―5分钱就能买一斤米。
周赫煊的《射雕豪杰传》,就是在这类环境下开端连载。
第二天凌晨,周赫煊出门买了几份报纸,公然头条消息尽是三一八惨案,各大报纸全在抨击北洋当局。
李寿民之前也在北平做小公事员,他闲谈时曾向周赫煊抱怨过,说当北洋当局的公事员没啥意义,干一年能拿到半年人为就算运气好。
周赫煊终究深切地了解到,为甚么民国时候会有那么多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地抛头颅洒热血,他们只是想再造一个朗朗乾坤罢了。
仿佛大师对兵戈这类事,早已经习觉得常。
但是讽刺的是,天津城的茶社买卖照做,喝茶打牌的并不比昔日少。戏园子里仍然喧哗热烈,台上咿咿呀呀的唱着,台下喝采声如雷的恭维。
1元钱的代价有多大?
周赫煊那七万多字的稿子,一下子就拿到70多元稿费,这让他的腰包终究鼓起来,不消担忧下个月的糊口费了。他给了周夫人10块大洋,算是这个月的饭钱,今后都在李寿民家蹭饭吃。
周赫煊沉默,闻名的“三一八惨案”终究产生了。
民国事一个畸形的期间,出现了无数学者名流,此中不乏大师级人物。十里洋场热烈不凡,上层人士穷奢极欲,年青一代更是主动追逐国际时髦。而与此相对应的是,社会底层群众的糊口非常困苦,贫民病死、饿死的不计其数。
现在中国的热血青年们,或慷慨激昂的插手某个爱国个人,或投笔从戎带着抱负报效国度。但周赫煊做不到,因为他晓得将来的汗青走向,他不想掺杂出来,插手哪一边都有生命伤害。
天下言论一片哗然,因为北洋当局实在太离谱、过分度了。门生大众停止的是爱国请愿,锋芒指向八国列强,从戎的不去跟列强兵戈,竟然把枪口对准了本身人。
当然,也有很多传授和讲师哭穷,因为北洋当局老是拖欠薪水。偶然候拖几个月乃至几年才发,偶然候只能领到半薪。厥后很多北方传授、讲师南下,除了政治启事以外,也有拿不到薪水的原因。
因为张作霖正在攻打天津,日本人拉偏架帮手,冯玉祥的百姓军较着撑不住,城破只在朝夕之间。
周赫煊脑筋里存着鸵鸟心态,临时还不敢投身于期间大潮当中。做为借居在天津的小老百姓,他更直观的感受是――物价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