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迷雾星球的曙光 > 第35章 禅寺悟经论心境,后山采果享童真

第35章 禅寺悟经论心境,后山采果享童真[第2页/共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俄然,一抹嫩绿的身影从脚边掠过。“蚂蚱!”十二岁的道雅萱眼睛发亮,像只雀跃的小鹿追了上去。那蚂蚱机警地蹦跳着,忽而钻进蒲公英丛,忽而停在狗尾巴草上。道雅萱蹲下身,屏住呼吸,双手虚拢成碗状,却总在要合拢时让蚂蚱逃脱。李世成见状,悄悄绕到另一侧,待蚂蚱跃起刹时,稳稳将它罩在掌心,悄悄放进道雅萱摊开的手心:“谨慎别让它咬着”。

道雅萱把蚂蚱放在野薄荷叶上,看它颤栗触须啃食叶片,转头对李世成说:“我瞧这蚂蚱啃食树叶,欢乐与我本同,可不也是心与境融会无别的表现嘛。”李世成从布袋里取出块洁净手帕,替她擦去鼻尖的汗珠,又递上颗刚摘下的野莓,道雅萱随便递进了嘴里:“哇!还真是酸”。

就如许,欢声笑语回荡在山间,落日给三人镀上金边。道雅萱的衣衿兜满野果,发间别着李世成编的花环,蚂蚱不知何时悄悄跳回草丛。他们满载着天然的奉送与对佛法新的感悟,踩着满地碎金般的余晖踏上归程,身后,山花仍在晚风中悄悄摇摆。

读完这第二记,三人合上书卷,相视而笑,揣着满脑筋对佛法妙理的思考,朝后山走去。山间小径蜿蜒,两旁草木碧绿,阳光透过枝叶裂缝洒下,在地上缀满班驳光影。李世成眼尖,率先发明一丛红彤彤的野莓,像撒落的红宝石般装点在绿叶间,镇静地号召道:“快来看!这儿有好东西!”道雅萱蹲下身,谨慎翼翼地采摘,还不忘提示:“轻些摘,别碰坏了。”

我持续问道:这些识障该如何去除,才气得见我真?

我接着问言:除了上述特性,法身另有何特质?

我接着问道:既说心与表情,为何又言二者俱非实有?那“我”究竟是谁?

上师最后答言:圣者称法身为寂湛恒常的净妙明体,其性清净不动、觉照圆明,妙觉如来,亦被称作金刚王体或佛体。因其为统统之底子、万法之本源,故而称“王” 。此佛体实在不虚,是人之灵性本源,亦可名“心”,即“妙心”。若能超脱我相,便无需固执于“心”之名。真我独一,便是世尊。

采摘间隙,道雅萱擦着额头的汗珠,俄然说道:“方才《妙法西域记要》里说心与境一体,我瞧这漫山野果,我们采摘时的欢乐,可不也是心和这后山之境融会的表现?”李世成咬了口刚摘下的野莓,酸得直眯眼,却笑着应和:“还真是!这酸甜滋味,离了现在此情此景,怕是也尝不出这般妙处。”

上师答复:世人常说的环境,是根据六根而建立的 。不管是目之所见,还是耳之所闻、舌之所尝,皆源于心的了然之妙性。若离开心的感化,便没法明知或者觉知这统统。是以,色与空、境与心实为一体,不成豆割。既不能说心产生了“见”——因为心本就是“见”的性体,不然见就无明,那如何了然是甚么或者不是甚么呢?也不能说因“见”而生心,毕竟若没故意的觉知,又何谈“瞥见”“闻声”“尝见”等境?当悟透心外无境、境外偶然,了然心与境二者皆非实有,方能得见真我当用当有,不消不寻,于有无美满安闲,此即“生心”的真谛。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