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如此文定[第2页/共4页]
但见他先是迎着风,闭目而深思,待睁眼之时缓缓一笑,也不撩袍袖,挥着广大的袖子掌着火炉,调弄着火候。待那水滚之时,捏起碟中青茶根根沸水而过,便行起茶。将茶叶以银丝小漏捞了,置于三个茶碗当中。这时再提着那青铜鸡头壶,浅浅注水,水线如珠,颗颗晶莹而入,犹似蜻蜓点水,激得碗中茶香四溢。
郗鉴抚须而笑,长身而起,沿着梅花树略微一转,叮咛侍从取来笔墨纸砚,提着宣笔,纵腕便是一阵横贯疾书。
说到这里,她前行一步,衣衫之角,拂上了刘浓的鼻子,而她则笑道:“不知,小郎君,要推让哪样呢?”
朱焘凑前一观,见得左伯纸上有一行笔法独倒的草书,深沉而慎重,丰茂宏丽,转笔决而不滞,果然不愧是驰名的书法大师。
一翻风云搅水,活着家大族后辈的眼中,不过云烟绕雾罢了。
伯父?再换是甚么……
刘浓虽敛眉而沉默,但也知羽士寒百姓有别,特别是在这品级森严的晋时。就以明天为例,若本身真是流民,又未逢当时,恐怕就会让那奸宵之人得逞。那县丞也是个入品官人,可朱焘说拿就拿了,底子就不在乎,这便是门阀。而郗鉴的设法,他当然晓得,大师都是点到即止,心照不宣。至于将来,那还太久。郗鉴在考量他,他又何尝不会在今后观度那大有才名的郗璇、郗子房呢。
刘訚站在刘浓身侧,好整以暇的看自家小郎君会如何挑选。而刘浓亦没有让他们久等,朝着县公署一个遥揖:“雅赐不敢授,俗财正我需,谢过朱府君,莺雪小娘子请回。”
朱焘笑道:“郗公既赐字又赠玉,朱焘亦不好让公专美于前。也罢,既喝了你的好茶,我是个俗人,便以俗礼而待!”
刘浓道:“小子年幼,还未有字。”
车骑大将军、南昌县公、太尉、太宰,另有那些留传后代的书贴与文卷。苏东坡更曾写诗而赞:“人哪识郗鉴,天不留封伦。”,这么一个文武安国的人物,学问岂能不敷!
“果然如此!”
刘訚则与郗鉴带来的侍从远远的候着,说着些江东、兖州的民风情面。小郎君刚进公堂,他所引的阿谁大人物便坐着牛车来了,细细一问,就入了府君内院。他也就斜斜的倚着牛车,表情轻松。果不其然,只得盏茶工夫,便有随畴前来相唤,说是小郎君蒙府君相邀,正在府君内院雅谈,要他前去奉养。
刘浓站在树下眺望其远去,心中有些畅然,腰间则多了一物,恰是那枚被郗鉴亲身佩上的兰玉。刘訚站在他的身侧,一脸笑意的捧着那字书,筹办他日装卷。心道:小郎君果然不凡,见谁折谁,接二连三的大人物送东西。不错,不错。
刘浓胸中荡漾如澎,传闻他的女儿倒是个有才有貌的,但是,这连面都没见过,与指腹为婚何异。不过,郗鉴并未明言,他也不好再行对峙,稳住心神,退后一步,拜伏于地:“刘浓见过郗伯父!”
“格格……”
吟娥道:“有匪君子,终不成谖兮,瞻波湛奥,绿竹如箦。”
莺雪巧但是笑,眼波如水流转,眼弯似月迷映,欠了欠身子又道:“小郎君果然被朱郎君猜中,朱郎君说了,为小郎君备下了两样礼品,一样是妾身莺雪,一样便是那一车的财帛。美女与财帛都是贰敬爱之物,既是敬爱,拿来赠人恰是该当。小郎君若要推让,则只能推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