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会当凌绝顶[第2页/共5页]
杜五郎饮了几杯酒下肚,连本身国子监门生的身份都忘了。唯遗憾杜甫只给薛白赠了诗,反而忽视了他这个杜家子孙。
“郑太学来了,我们挤一挤,均张桌子出来。”
相互见礼,元结时年二十八岁,身材高大,边幅堂堂,眼神明朗,举手投足之间透着一股自傲昂扬之气,明显是个文武双全之人。
薛白笑笑,道:“我还得去处博士就教,不如也一道吧?”
两个装得满满的陈旧酒囊被丢在桌上,与康家酒楼的精彩瓷器一对比,显得非常寒酸。
“郎君既能看出来,那旁人若也能看出来,薛白又如何是好?”
“棣华晴雨好,服初春宜。”
杜甫亦喜好那首《古草原送别》,仿佛还看出了薛白酒没喝完,直接又与他提了一杯,由衷欢乐道:“李太白以外又有薛白,大唐诗坛如此,盛哉!”
“好!”
杜五郎还在小声嘀咕,后脑勺已挨了一下戒尺。
“适东序,释奠于先老,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
颜真卿想着这两年的朝堂局势,微微苦笑,道:“撤除了吉温,恰保住了李北海公。”
国子监,太学馆。
韦芸讶然,问道:“为何如此?”
院中的柳树长出了新叶,随风拂动,颜家二郎正端坐于树下当真习字。
颜嫣此前清楚提示过那盒糕点不便宜,此时却笑着得救道:“但是很好吃啊。”
“次山来了,这两位是老夫的小友,敢在御前胡乱拼集的薛白,杜家小子杜誊。”
韦芸听得感喟,道:“小小年纪,也有很多人欲害他?”
酒宴并不像杜五郎原觉得的那般沉闷,相反,杜甫提及各种经向来绘声绘色,先说了天宝三载与李白同游洛阳,又说了天宝四载与李白同游齐鲁。
郑虔博带峨冠从他身边走过,口中还在朗读,手里的戒尺已再次扬起,“啪”的一下重重打在杨暄的手背上。
杜五郎听着都替薛白难堪,心想这也太才疏学浅了。
薛白迩来也在学诗,更能感遭到这类不加思考写诗的才华,慎重谢了,道:“我才疏学浅,和不了杜公的诗作,只想到了一句残句,‘李杜诗篇万口传’,诸公见笑。”
“《礼记》我在家就学过,没想到在这国子监很多人还不如我。这般下去,生徒如何能比得了各州县来的乡贡……哎哟。”
郑虔面子极大,刚一进堂,顿时墨客主动让了一张桌子给他们。
“甚么?”
~~
“产生在长安县衙边上的案子,岂瞒得了我。”颜真卿道:“人还好端端的,血却洒了一地。我亲身看过,那是鸡血,而非人血。”
“诸君,我们都中了子美的计了。”元结朗笑道:“他说的是李太白,倒是不知不觉劝了一杯酒。”
话音方落,店家恰送来纸砚,杜甫拿出一支有些秃了的小笔,捏了捏上面的羊毫。
“清臣还想瞒我不成?迩来便是长安小儿也能念一句‘离离原上草’,朗朗上口。”
“郑太学、苏司业,多年未见了!”
“来,为你引见一名诗词神童,另有一名你族中后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