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季春纪第三[第1页/共3页]
论人
五曰:天道圜,隧道方。圣国法之,以是立高低。何故说天道之圜也?精气一上一下,圜周庞大,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圜。何故说隧道之方也?万物殊类殊形,皆有分职,不能相为,故曰隧道方。主执圜,臣处方,方圜不易,其国乃昌。
流水不腐,户枢不蝼,动也。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郁处头则为肿、为风,处耳则为挶、为聋,处目则为<目蔑>、为盲,处鼻则为鼽、为窒,处腹则为张、为疛,处足则为痿、为蹶。
轻水所,多秃与癭人;重水所,多尰与躄人;甘水所,多好与美人;辛水所;多疽与痤人;苦水所;多尫与伛人。
《诗》曰:“执辔如组。”孔子曰:“审此言也,可觉得天下。”子贡曰:“何其躁也!”孔子曰:“非谓其躁也,谓其为之於此,而成文於彼也。”贤人组修其身而成文於天下矣。故子华子曰:“丘陵成而穴者安矣,大水深渊成而鱼鳖安矣,松柏成而途之人已荫矣。”
先王之立高官也,必使之方,方则分定,分定则下不相隐。尧舜,贤主也,皆以贤者为后,不肯与其子孙,犹若立官必使之方。当代之人主,皆欲世勿失矣,而与其子孙,立官不能使之方,以私欲乱之也,何哉?其所欲者之远,而所知者之近也。今五音之无不该也,其分审也。宫、徵、商、羽、角,各处其处,音皆调均,不成以相违,此以是不受也。贤主之立官有似於此。百官各处其职、治其事以待主,主无不安矣;以此治国,国无倒霉矣;以此备患,患无由至矣。
行之是令,而甘霖至三旬。季春行冬令,则寒气时发,草木皆肃,国有大恐;行夏令,则民多疾疫,时雨不降,山陵不收;行秋令,则天多沈阴,淫雨早降,兵革并起。
先己
当代上卜筮祷祠,故疾病愈来。譬之若射者,射而不中,反修于招,何益於中?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故巫医毒药,逐除治之,故古之人贱之也,为其末也。
二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贤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力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长也者,非短而续之也,毕其数也。毕数之务,在乎去害。何谓去害?大甘、大酸、大苦、大辛、大咸,五者充形则生害矣。大喜、大怒、大忧、大恐、大哀,五者接神则生害矣。大寒、大热、大燥、大湿、大风、大霖、大雾,七者动精则生害矣。故凡摄生,莫若知本,知本则疾无由至矣。
季春
日夜一周,圜道也。月躔二十八宿,轸与角属,圜道也。精行四时,一上一下,各与遇,圜道也。物动则萌,萌而生,生而长,长而大,大而成,成乃衰,衰乃杀,杀乃藏,圜道也。云气西行,如此然,冬夏不辍;水泉东流,日夜不休。上不竭,下不满,小为大,重为轻,圜道也。黄帝曰:“帝无常处也,有处者乃无处也。”以言不刑蹇,圜道也。人之窍九,一有所居则八虚,八虚甚久则身毙。故唯而听,唯止;听而视,听止:以言说一。一不欲留,留运为败,圜道也。一也齐至贵,莫知其原,莫知其端,莫知其始,莫知其终,而万物觉得宗。圣国法之,以令其性,以定其正,以出号令。令出於主口,官职受而行之,日夜不休,宣通下究,瀸於民气,遂於四方,还周复归,至於主所,圜道也。令圜,则可不成,善不善,无所壅矣。无所壅者,主道通也。故令者,人主之所觉得命也,贤不肖、安危之所定也。人之无形体四枝,其能使之也,为其感而必知也。感而不知,则形体四枝不使矣。人臣亦然。号令不感,则不得而使矣。有之而不使,不若无有。主也者,使非有者也,舜、禹、汤、武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