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崔氏受折辱[第2页/共2页]
发明此等风向的人群中立时就腾起了浓浓的幸灾乐祸,争抢着都想看看究竟是哪位崔氏官员到杨相公府邸自取其辱。
“这是哪家农家翁,竟然不懂先来后到的端方!”
浩繁官员的主子中有个别人认得驾车的驭者,“那不是左千牛卫中郎将崔安国的驭者吗?”
太宗天子对这类景象也是甚为不满,曾数次公布政令,希冀与从侧面来打压这些关东郡望的权势。大力倡导科举选官便是应对体例之一,但是见效却并不好,豪门出身进士落第的状元初入仕,最多也就是个正九品上的畿县县尉。
这位向来自夸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左千牛卫中郎将感遭到了一种彻骨的寒意,酒坊茶坊间疯传他是刺杀神武军中郎将秦晋的凶手,毕竟多是捕风捉影的事,但到京兆府去告状的人却都是实实在在的,那些人几近或多或少都握有自家把柄,而京兆府少尹王寿竟也不知何故,竟然接下了近百桩针对他的诉状。
而世家大族很快也适应了这类选官之法,也连续有大师后辈插手了科举退隐的赶考雄师,出于家世秘闻的上风,进士落第者出身郡望大族的常常是十有七八,是以不管是选孝廉还是考科举,世家大族都紧紧的把控着退隐仕进的绝对上风。
以是,以京兆少尹王寿的为人,断不会在没有宰相杨国忠的表示下而冒然行事,可如果他此番作为,是尊了杨国忠之命……崔安国的脸狠狠抽搐了两下,看不出究竟是在颤抖还是在嘲笑。
“谁说不是,永嘉坊岂是随便出入的?”
试问,有哪个不开眼的,敢拿自家出息去获咎如许一股庞大的权势。
“杨相公,既然你不仁也休怪我不义,大不了一拍两散!”
纵观那些家世根底陋劣的权臣,哪一个不是失势以后,家中鸡犬便纷繁跌回地上。只要他们这些王谢望族,就算一人宦海得胜,总有血脉同宗的亲族可为后盾。
也难怪这些出身豪门的官员对世家大族又惧又恨,实在是郡望世族自汉末今后至今,已经如老树普通深植于大唐的每一寸地盘。
恰是出于如许的环境,那些本来还忿忿不平的候见官员们,瞬息之间便没了声气,乃至还成心偶然的躲闪了。
主子的声音很低,但还是一字不落的传入崔安国耳朵里。他的太阳穴突突乱跳了两下,压住了心头的肝火,只重重的哼了一声,“且去列队!”
崔安国俄然发明,他在一夜之间竟然成了长安城中非论权贵百姓一力声讨的众矢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