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策反重任艰(二)[第2页/共2页]
严嵩说道:“胡宗宪所言,层次清楚,有可行之处,臣觉得能够一试。”
严嵩换衣以后,来到西苑,求见嘉靖,对于严嵩的求见,嘉靖一贯是立即照准的,嘉靖在无逸殿召见严嵩,嘉靖问道:“惟中此来何事?”
对于鄢懋卿的这个设法,严世蕃说的:“景卿多虑了,不管有没有胡宗宪,他们都会弹劾家父的。并且一旦御倭得胜,他们还是会归咎于家父的,到时候更加被动,并且眼下来看,张经、唐顺之当然是一时之选,足以御倭,但是王忬夸夸其谈,言过实在,非能办事者!”
嘉靖话虽如此说,但是嘉靖内心是非常欢畅的,他对严嵩的懂事很对劲。严嵩要想保举人,从不会大张旗鼓的上疏,而是私底下和嘉靖说,如果此人办事得力,就是嘉靖慧眼独具,如果此人办欠功德,严嵩就会主动把任务揽过来,是内阁渎职,没能提早发明,导致圣上被蒙蔽,嘉靖对他的懂事那是极其对劲的。
严嵩说道:“陛下,巡按浙江御史胡宗宪托臣代奏陛下有关倭寇事,请陛下御览。”
鄢懋卿说的不无事理,这时候保举人是要承担任务的,现在东南抗倭都不是严党成员,就算出了甚么岔子,也见怪不到严嵩头上,但是一旦保举胡宗宪,环境可就不一样了,一旦胡宗宪行差踏错,都是政敌进犯严嵩的把柄,到时候严嵩就很被动了。
严世蕃的设法就很简朴了,现在在东南主持抗倭的大员,南京兵部尚书张经、巡查浙福右都御史王忬,应天巡抚唐顺之都不是严党,应当安排一个严党成员去。
严嵩将胡宗宪的奏疏交给黄锦,呈递给嘉靖,嘉靖细心看着胡宗宪的奏疏,半晌以后,嘉靖问道:“惟中如何看?”
严世蕃支撑保举胡宗宪,说道:“现在东南,无一可用之人,张经桀骜不驯,王太仓自视狷介,唐顺之更是心学门徒,胡汝贞既然主动请缨,就应当向陛下保举,且胡汝贞的奏疏,层次清楚,见地极深,该当是可用之才。”
嘉靖因为王忬上疏言事而重用他,让他巡查浙福,提督备倭,但是王忬到任后,最常去的不是虎帐,而是杭州府学,与士大夫们讲论学问,向朝廷保举他以为有才的学子。
对于严世蕃的这个评价,严嵩和鄢懋卿罕见的都表示认同,王忬固然出身名臣世家,文名动于三吴,做监察御史也算的刚正不阿,长于提拔人才,好清谈,但是行军用兵,经国济世,则不是他的好处。
严嵩明白,嘉靖对于王忬的耐烦已经差未几快用尽了,一旦胡宗宪显现才调,嘉靖必定会毫不犹疑的用胡宗宪换掉他。严嵩因而领旨办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