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策反重任艰(二)[第1页/共2页]
鄢懋卿说的不无事理,这时候保举人是要承担任务的,现在东南抗倭都不是严党成员,就算出了甚么岔子,也见怪不到严嵩头上,但是一旦保举胡宗宪,环境可就不一样了,一旦胡宗宪行差踏错,都是政敌进犯严嵩的把柄,到时候严嵩就很被动了。
至于唐顺之,那就更不消讲了,固然严嵩对他非常正视,多次保举,但是他对于严嵩非常冷酷,当然他也不是第一个被唐顺之这么对待的了,杨一清,张璁、夏言都是如此。
嘉靖因为王忬上疏言事而重用他,让他巡查浙福,提督备倭,但是王忬到任后,最常去的不是虎帐,而是杭州府学,与士大夫们讲论学问,向朝廷保举他以为有才的学子。
嘉靖想了想说道:“那就升胡宗宪为浙江按察使兼杭嘉湖兵备,专办备倭,惟中要催促他实心用事,不成孤负圣恩,如果得力,独裁阃外亦未可知也!”
严嵩将胡宗宪的奏疏交给黄锦,呈递给嘉靖,嘉靖细心看着胡宗宪的奏疏,半晌以后,嘉靖问道:“惟中如何看?”
严嵩换衣以后,来到西苑,求见嘉靖,对于严嵩的求见,嘉靖一贯是立即照准的,嘉靖在无逸殿召见严嵩,嘉靖问道:“惟中此来何事?”
对于这点,嘉靖已经多次表示过不满了,王忬才气通达聪明,破格汲引为都御史,多次出任督抚,皆是嘉靖对他的破格选用。王忬任总督,数次兵败,今后垂垂得宠。王忬又进言不练主兵,嘉靖越加大怒,说:“忬怠事,负我。”
嘉靖笑着说道:“莫非惟中不肯做祁黄羊吗?”
确切,现在东南的重臣对严嵩都不太感冒,张经倒是一贯如此,他是正德十二年(1517年)进士,老牌言官出身,嘉靖四年(1525年),入京任吏科给事中,后升太仆寺卿、右副都御史、协办都察院事。张经本性朴直,不畏权贵。兵部尚书金献民接管宁夏总兵种放的贿赂,张经带领同官提出弹劾,金献民因此告病辞职;河南巡抚潘埙匿灾情不报,也被张经弹劾离职。明朝锦衣卫和东、西厂是专门窥伺官民言行的间谍机构,官校们挟势讹诈,大为民害。张经上疏指出他们的所作所为非常猖獗,建议予以裁撤。
嘉靖话虽如此说,但是嘉靖内心是非常欢畅的,他对严嵩的懂事很对劲。严嵩要想保举人,从不会大张旗鼓的上疏,而是私底下和嘉靖说,如果此人办事得力,就是嘉靖慧眼独具,如果此人办欠功德,严嵩就会主动把任务揽过来,是内阁渎职,没能提早发明,导致圣上被蒙蔽,嘉靖对他的懂事那是极其对劲的。
严嵩说道:“陛下,巡按浙江御史胡宗宪托臣代奏陛下有关倭寇事,请陛下御览。”
连厂卫都不放在眼里的猛人,对严嵩感冒那就就奇特了。
严嵩明白,嘉靖对于王忬的耐烦已经差未几快用尽了,一旦胡宗宪显现才调,嘉靖必定会毫不犹疑的用胡宗宪换掉他。严嵩因而领旨办事去了。
对于严世蕃的这个评价,严嵩和鄢懋卿罕见的都表示认同,王忬固然出身名臣世家,文名动于三吴,做监察御史也算的刚正不阿,长于提拔人才,好清谈,但是行军用兵,经国济世,则不是他的好处。
一想到此,严嵩做了决定,拿起奏疏来讲的:“世蕃、景卿替我复书胡汝贞,要他忠勤王事,实心用事,他的奏疏我已经替他代奏陛下了,老夫去西苑见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