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墓兽*三[第1页/共16页]
南宋时,周必大(1126-1204)于《二老堂诗话》书中提出辩驳。他以为:余谓纮说固善,然靖节此题十三篇,大抵篇指一事。如前篇终始记夸父,则此篇恐专说精卫衔木填海,无千岁之寿,而猛志常在,化去不悔。若并指刑天,似不相续。又况末句云:“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何预干戚之猛耶?
《淮南子·精力训》“日中有踆乌。”汉高诱注:“踆,犹蹲也。谓三足乌。”
20、飞廉:
清马骕《绎史》卷一引《五运积年纪》云:“元气溕鸿,抽芽兹始,遂分六合,肇立乾坤,启阴感阳,漫衍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病笃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斗,外相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华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则谓人间万物为盘古身后身材所化,任昉《述异记》云:“昔盘古氏之死也,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秦汉间说:盘古氏头为东岳,腹为中岳,左臂为南岳,右臂为北岳,足为华山。先儒说:盘古氏泣为江河,气为风,声为雷,目瞳为电。古说:盘古氏喜为晴,怒为阴,吴楚间说:盘古氏伉俪,阴阳之始也。今南海有盘古氏墓,亘为三百里,俗云:先人追葬盘古之魂也。桂林有盘古氏庙,古人祝祀。”
姜亮夫《楚辞通故·烛龙》所据质料全抄自俞氏,但其说却大相径庭,他以为“烛龙”即“回禄”之音转,烛龙传说即“回禄传说之分化”,又谓:“前人束草木为烛,修但是长,以光为热,远谢日力,而形则有似于龙。龙者,古之神物,名曰神,曰烛龙。”
烛龙是人脸蛇身的怪物,红色的皮肤,住在北方极寒之地,身长千里,展开眼就为白天,闭上眼则为夜晚,吹气为夏季,呼气为夏天,能呼风唤雨。
宋陆游《月夜短歌》:“明星虽高未须喜,三足阳乌生海底。”
《易纬乾坤凿度·卷上》古圣曰“:烛龙行东时清除,行西时,行南时大,行北时严杀。”
长右是猴形水怪,与牲独、举父均属猿猴类,据《山海经·南次二经》记录:“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
《新唐书·仪卫志》:“第一应龙旗队,第二玉马旗队,第三三角兽旗队,果毅都尉各一人检校。”
《山海经·大荒北经》:“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边处之,故南边多雨。”
北岳山是北方第一列山系的第二十座山,山上多产枳、棘等刺木和檀、柘等硬木,诸怀水就发源在这里。往西流入嚣水,水中多产鳍鱼,这类鱼长着像狗一样的脑袋,其声音像婴儿哭泣,吃了这类鱼能够医治癫痫惊狂。
郭璞《图赞》:“凫篌朱厌,见则有兵。类异感同,理不虚行。惟之天然,厥数难懂。”
高句丽古墓壁画有着丰富的内容,此中的四神崇拜、伏羲与女娲图、神农图、道家羽衣神仙图等均表现了中原对高句丽文明的全面影响。同时高句丽的射猎、战役壁画也表现了其作为一个边陲民族所具有的尚武好战特性,应当指出的是,这些丹青在构图等方面与中原魏晋以来的古墓壁画并无严峻辨别。高句丽壁画是反应高句丽在文明上属于中汉文明体系的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