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灵山 > 353回、舍利子即非枯骨,省身心是名灵山

353回、舍利子即非枯骨,省身心是名灵山[第4页/共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不记得来时道边有茶肆啊?韩愈叔侄望中间一看,还真有一间。两间屋子几座草亭,顶风挑着幌帘,草亭中摆着桌椅,屋门前放着长案,案上煮茶的器物一应具全。有一秀美出尘的女子站在茶肆前迎客,另有一名摇扇的文士正在草亭中喝茶。

“韩湘,你在芜州梅氏家塾读过书吗?”邻桌上的徐妖王俄然转过身来,问一向没说话的韩湘。

梅振衣:“人间论事,不能仅以修为凹凸、法力深厚相较,比方我已证金仙,却不敢在先师孙思邈面前论修为成绩,与这位韩愈先生也是如此。”

按当时的律令,寺院不交税赋,寺僧不平徭役,这给处所民生和国度财务都形成了庞大的压力,而浅显百姓普通看不清这些,上寺院供佛的人却更多。天下佛门靡风大盛,有修行的高僧寥寥,脑满肠肥作威作福的和尚很多。像韩愈这类人,天然看不惯。

353回、舍利子即非枯骨,省身心是名灵山

韩愈在芜州度过了少年肄业光阴,因为与梅家有财产上的来往,他与侄子韩湘都曾在梅氏私塾中就学。十九岁那年,韩愈分开芜州去长安考进士,连续三试未中,又回到了芜州看望嫂子一家,清算表情筹办再去长安赶考,这一年他二十三岁。

梅氏家塾不过传“省身心六合调摄”,在韩愈看来殊无需求,但也不能指责人家甚么,他只是奉告韩湘,本身不必去效仿。

寺院放贷看似不收利钱,但是百姓的抵押之物在动乱荒年是不值钱的,寺院即是趁灾荒战乱低价收买了大量的庙产,若碰到会追求取利的庙主,这一手玩的会更狠,有很多房产地步到手的确和白拣一样。唐中期均田制的粉碎,一个身分是战乱,别的一个很首要的身分就是地盘兼并。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