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回、一战善谋千秋计,三规划定两昆仑[第3页/共4页]
蓝采和退到一旁,金乔觉起家道:“各派宗门斗法不幸死亡者,过半数已无人摒挡后事,正一门既为法会仆人,应依礼安葬,天下修行同道当共祭之,贫僧为其超度。”
众修士临时分开正一三山,此中很多人本年冬至还会再来。梅振衣将三小我叫到了承枢峰中的随缘小筑,另有话要交代,别离是亲传弟子正一门掌门应愿,他的儿子现菁芜山庄梅氏家主应行,娘舅柳直之孙,现柳氏家主,也是三山修士应修。
梅振衣在昆仑瑶池碧落峡托始老祖法会上,见到蛮荒妖类趁堆积之机互换器物,一时遭到开导,用更高超的手腕鉴戒于正一三山法会上。
他还交代梅应行去办别的一件事,花一笔重金施赠翠亭庵,借势塑庵堂菩萨金身的机遇,把庙门殿里的熊居士神像给撤了。
又特地叮咛应行道:“为父还要在人间立足一百九十六年,将去昆仑瑶池清修,你与樱宁若了断尘缘,可来知名山庄找我,也可安闲人间清闲。但你身为梅氏家主,应将诸事安排安妥,青冥镜也应传下。一世修行不易,惜之慎之!”
关于这三大戒的传闻很多,很多人有分歧的了解,或者对未入门之弟子成心另解,但散行戒的原文就是上述那三则,为梅振衣百年前在彭泽张榜所书。
至于有人不肯守,在人间就要承担结果,因为散行戒很特别,梅振衣当年留了最后一句话――“此三则,贫道及门下弟子,受之为戒一概护持之。”
这三条并不庞大,很多修行门派原有的戒律中就包含近似的内容,但既称散行戒,同时束缚江湖散修以及行走人间的精怪共守,获得人间修行人的分歧拥戴。但这一番大乱以来,散行戒已名存实亡,因为昆仑瑶池众修士来往人间,相互之间的争斗混乱不堪,谁也没法独立护持。
统统已交代结束,应愿领命以后又问道:“师尊筹算何时去昆仑瑶池?”
应愿本来很忙,有很多事要办,但师父有命,只得将门中事件都托给蓝采和打理,跟从梅振衣在芜州一带四周行走,明天到某家酒楼喝喝酒,明天到某处园林赏赏花,后天再去玩耍山川,还时不时逛逛各种集市。道侣知焰、龙空山三位妖王、龙腾秋水等亲传弟子,也经常一起行游。
另有一句潜台词应愿没有说出来――假定有人就是脸皮厚,甚么都不肯意拿出来,还要每家花一文钱挨排买东西,徒招天下同道嘲笑也随他的便,但此非真正的修士去处,恐怕下一届法会正一门也不会发帖请他了。
其二,切勿得神通而忘法本,残害众生;
这座祭坛建在承枢峰随缘小筑的左边,火线不远就是梅振衣留下的牡丹园,四周莳植洞天斑竹,祭台上空空荡荡,只要淡淡的清风拂过。
梅振衣交代应愿去办两件事,第一件事手笔很大,去九天玄女宫外的浮生谷,开采一整块本地特有的白离石,在青漪三山中凿建一座祭坛,高七尺,宽一丈八。
届时正一三山法会上专门有一场“机遇大会”,各派送来的礼品都会以隔空符封在袋子里,各派长辈弟子凭机遇而取,一人取一样。正一门包管,届机会缘大会上筹办的东西,必然会比寻机遇的各派长辈弟子多,每人都必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