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回 义军营告别于七王 衡王府撰写林四娘[第1页/共5页]
蒲大壮说:“于大王到青州来了,问我是如何打败清兵的?我把用你的‘羊攻计’巧取云门山,一举缉获了十几门红衣大炮,青州城下大败清兵的颠末向他作了汇报。于大王听了欢畅!嘉奖你是当代‘智多星’。要摆宴为你庆功哩!快跟我去吧!”
“蒲兄,你在想甚么呢?”
走近一看,果见荒塜累累。归巢的乌鸦在白杨树上空回旋、鸣叫,给坟场凭添了几分阴沉、苦楚之感。
“感受如何样?”
他们在恒王墓一侧,找到了林四娘的香冢。本来恒王的浩繁嫔妃身后与王爷合葬,唯独林四娘另起一冢,供先人凭吊。
日颂菩提千百句,闲看贝叶两三篇。
蒲松龄惊问:“若大一个王府,昔日多么显赫,如何就荒废了?”
红颜力亏弱难为,惠质心悲只问禅。
所幸买香纸时捎带买了支蜡烛,那是筹办住店夜里写作灯光暗淡时用的,不料现在派上用处。亮光中见墙角有人留下的干柴,拿来扑灭,烘烤湿衣、取暖。又攥把茅草扫净空中。然后,坐在火堆旁歇息。
蒲松龄见陈淑卿一人在门外等待,便问:“文慧姐呢?”
陈淑卿道:“刚才我们在茶社里听牛纪平话,俄然有人叫她乳名,文慧姐正迷惑,那人已经来到身边,本来是她亲二舅。灾荒年乞食来到这里,被一家饭店老板招赘家中,接她认妗子去啦。她二舅有一手烹调绝活,叮嘱我等你出来,一块去他家用饭。只没问他的饭店在那边?”
蒲松龄笑道:“门生来向老先生就教当年林四娘写给陈道台的那首诗。”
夜募缓缓来临。正欲回客店,天空俄然下起雨来,两人衣服很快被淋湿。不能再走。因见坟场边沿有房数间,原是供守墓人住的,跟着晚明王朝的败亡,恒王家人作鸟兽散,坟场断了香火,茅舍便成了乞丐们遮风避雨的地点。两人回城有望,只好出来暂避。
蒲松龄看时,上面写:
于七道:“于某一介粗人,身边几小我也多是费事农夫出身。他们没文明,只知攻城略地之战,不懂治国理民之法。非常需求先生如许大智大谋的髙人来总理军政要务,如天赋生心于义兵,请留下共图大业!”
蒲松龄直言回绝道:“门生以贫寒自娱,兜中从无多余的钱!何况兵荒马乱的,带这么多金子分开大王这里,只怕连命也保不住!大王若真关爱门生,就收归去救济贫苦百姓吧!”说罢拱手道别,于七眼含热泪,携着蒲松龄手送至营门外,依依惜别!
蒲松龄则用书箧权当桌案,接雨水研墨,然后展纸润笔,筹办撰写‘林四娘’,但是,只写了题目,听着窗外风雨交集的声响,一时堕入深思……
“诗中写甚么?”
蒲松龄仓猝行礼:“多谢大王欢迎!大王军务缠身,百忙中召见门生。门生不堪幸运!”
蒲松龄取出纸笔墨盒,就桌上抄了一份,收藏在书箧里。告别白叟要走,白叟说:“老夫在家闲着无事,明天我抢先生去恒王府瞧瞧。”蒲、陈二人感激不尽。
他们找到一间空房,进门便觉浑浊气味熏人。无法内里雨越下越大,大有彻夜不断的迹象,回城的但愿是没有了!只幸亏荒郊田野做一夜计。
蒲松龄心不在焉,随口答道:“林四娘……”
蒲陈二人出了花圃,去街上买了纸、香、等祭品,出了城门。果见郊野当中,耸峙着一座小山包似的陵冢,想必是恒王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