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回 急民苦义愤起诗社 应乡试慷慨放悲歌[第2页/共4页]
第三个登台的是赵晋石,他的诗题是:
高珩问:“刚才你们去县衙干甚么来?”
蒲月行复近,宁犹望西成。
蒲松龄道:“我们想起个诗社,请高老做坛主,大师拿起笔来,用诗歌来揭穿黒暗,鞭挞不仁,号令公众连合起来,同赃官贪吏斗争,直到获得最后胜利!”
贪婪犹不敷,再敲骨髄吮。
李希梅道:“既然要立诗社,就要起个社名。诗集便以其社名刻印发行。这社名叫甚么好呢?”
上天申公理,雷公挥厉鞭。
虽是出了穗,十粒九秕糠
我劝天公持公道,惩恶扬善正乾坤!
一旁激愤豪侠士,遣散群丑救弱女。
“哈哈哈!”蒲大壮又发作出一阵畅怀大笑:“你们姐夫舅子疮疤不让人揭,我们偏揭!谁另有诗持续朗读!”
老父恐女落虎口,羊羔焉能伴豺狼?
舅子是恶棍,让他征税捐。
巳时一刻,朗读会正式开端。
白日忙翻晒,傍晚忙堆场。
防雨又防风,怕盗又怕狼。
第一个朗读者李希梅,他的诗题为:
壮者尽流亡,老者尚咿婴。
大旱己经年,田无寸草青;
通往省会的大道上,逃荒的哀鸿如同迁穴的蚂蚁,蠕蠕挪动!干风吹来,滚滚黄尘如同狂暴残虐的恶魔,时而淹没了他们的身影,时而又将他们喷泄出来。好一幅惨不忍睹的流民图啊!,
官慈盗日多,日落少人行。
蒲松龄与李希梅、张笃庆商定提早几天赶到济南,纵情地旅游一下泉城风景,然后从安闲容地插手测验。不料临行前一天,四周村落几位头面父老,俄然登门求他代笔草拟“万民书”,要求朝廷放赈救灾,趁他赴省会插手乡试之机,呈交抚台衙门。
腹枵菜色黯,风来吹欲倾。
第二是王鹿瞻。他的诗题为
恶贯充斥大家恨,墨客意气更昂扬。
蒲松龄进了客店,刚洗了把脸,店掌柜笑道:“奉告诸位好动静,今晚抚台大人宴请两位主考,在大明湖画舫上喝酒弄月,特地礼聘唱红泉城的陈淑卿蜜斯唱曲扫兴,这位陈蜜斯才艺双绝!平时令媛难求一见。这回在画舫上表态,让旅客一睹风采,但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呀!诸位如有兴趣,何不租只船去湖上看看热烈。”
那边来了一恶棍,蝎子尾巴脑后翘。
“去吧!”大壮把手一抡,将虾米精撇出一丈开外,一个狗吃屎趴在地上,半天没爬起来!
看天望穿眼,盼到谷上场。
仆人赶路心切,老驴跑得热汗蒸腾,入夜前,终究赶到省会。
“高叔也在这里!”蒲松龄欣喜地喊,仓猝上前见礼。
蒲松龄道:“诗歌是中汉文明的灿烂珍宝,上溯太古最好之诗作,莫过屈原之离骚。离骚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篇长篇政论抒怀诗,反应了屈原对楚国政治暗中、君王腐朽惰落的气愤,主张修明法度、保举贤达的夸姣抱负和抱负幻灭后的愤激、哀怨之情。诗中所塑造的高低求索、九死不悔的固执精力和苏世独立、光亮洁白的仆人公形象,滋养了后代无数铮铮铁骨的爱国志士、民族豪杰。而他所初创的香草、美人的意味伎俩更成了后代永不衰竭的文学创作传统。屈原从楚国都城解缆,一起悲歌颂到汨罗江……应当说:屈原是中华诗歌的奠定人和开辟者。而楚国都城‘郢’则是中华诗歌的首要发源地。我们的诗社就以‘郢中’为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