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长安锦年(六)[第1页/共3页]
阿达接过宽刀,捧着向长孙氏躬身一礼,回身要走。穆清盯着他手中的宽刀,脑中蓦地闪过一道灵光,似是被人重重地敲了一记暴栗,一下跳起来。“阿达,阿达。”她忙出声截住他,阿达再次顿下脚步,又回到屋中。
郑官意先醒过神智来,仓猝站立起家,掖去面上横流的眼泪,连连点头,又伸手去搀扶她妹子。
穆清甫跨进屋内,听了这话,亦停下脚,极是当真地瞧着长孙氏,“夫人切不能起这动机。城中壮勇多随李公出征,他们慨然将性命连同家小交托于李家,性命既已付与李公,家小自是希冀着夫人庇护。夫人万要替将士们,替李公,更是替二郎护住全城的妇孺百姓。”
过了好半晌,长孙氏才定定地点了下头,自贴身处摸出一支精美的银钥,招过方才去取宽刀的那名侍婢,将银钥递予她。
“长孙夫人叮咛,还请顾夫人尽快随小人回府计议。”两名府兵中的一名跨前一步,抱拳躬身请道:“已备着车来,正在贵府门前停候。”
长孙氏撮起指尖,拈起这卷布帛,缓缓展开,捧着它亲手送至穆清面前。穆清低头瞧去,这原该是一块细白绢布,上头红黄浅褐的感染了大片渍痕,另有工笔细字在上头,经了些年事,笔迹微微有些化开,与黄褐溶在一处,笔迹却仍了然可辨。
紧接而来的,便是一阵发急,郑官意暗自猜度,遵循她那意义,竟像是要侍婢监禁了她们似的,难不成,难不成是要撇开她们姊妹,自逃出城去?
这便是绝境了,穆平静顿了很久,不能出声,毫无行动,握着拳头,指甲深深抠进本身的手掌心中,也未觉疼痛。
...r861
长孙氏的眼睛俄然亮了几分,一丝但愿油但是生,“我已派人飞骑去撵二郎他们,想来他们现在应还滞留贾胡堡……”
世人的目光皆集合在这只木匣上,但见长孙氏悄悄拂去匣上的浮尘,拔下发间一支细巧的簪子,以簪子尖细心挑弄了几下匣子上的小锁,去了小锁,匣子于世人谛视下被缓缓揭开,一卷微黄的布帛正温馨地躺在匣中,毫不起眼,又教人觉着它光芒四射。
她不说这话尚好,此话一出,穆清几乎没栽倒在地,她顾不上向长孙氏解释,扯过一名侍婢,“快去将我那车夫唤出去。”
“我们里头说话。”穆清转头望了望跟在背面的郑氏姊妹,此时已全然偶然同她们胶葛。亦不肯她们在面前闲逛。便指了一名侍婢,“二位夫人受了惊吓,且带她们回屋歇着,无事莫要出来转。”
穆清缓缓地向他转过甚去,木然瞧了他半刻,垂下眼眸来,“我们这几人出逃轻易,可这满城的妇孺百姓,落入突厥兵手中,可另有活命?”
穆清长叹一声,点点头,向前迈了两步,又停下脚,转头道:“二位夫人可要同我齐往?”
“未曾。”长孙氏道。
阿达应了一声,便提着宽刀,大步跑出去。
那侍婢去了一炷香的工夫,捧着一只小木匣子出去,谨慎端稳地将那只小木匣置于长孙氏面前的桌案上。
既不添乱,穆清与长孙氏也无甚心机与她多费口舌,遂四人一同往屋中走去。穆清边走边问:“四郎押粮,可曾返来?”
阿达踌躇地看看她,立在原地并不挪动,穆清叹了一声,摆摆手,“兹事体大,除你以外,希冀不上旁人,且不必顾虑我,误了大事,连同我在内,任谁都好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