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迎驾[第2页/共4页]
——移镇江南的,并不但仅一个琅琊王司马睿罢了,别的另有西阳王司马羕、南顿王司马宗、汝南王司马佑和彭城王司马纮,故而后代就称之为“五马渡江”。
传闻四周之山全都是土山,山上无石,而唯此山有石,故名石头山;山上建城,乃名石头城;那么山下的津渡,天然也就被叫做石头津了。
裴氏姑侄到达寿春的动静,好几天前就由快船送到建邺来了,内里盘曲,扬威将军、都督京口以南至芜湖诸军事纪瞻纪思远也写了一封长信来论述,不但如此,信内还附加以寿春火线的军报。按照纪瞻所说,石勒主力仍然屯扎葛陂,而在淮滨制作舟船,似有经水路东犯的诡计,以是他一向周到防备,并在巨灵口修建了十六座堡垒……
所谓石头津,因位于石头城下而得名。石头城据传始筑于战国期间的楚威王七年,厥后毁弃,一向到孙权移镇至此,才在城西石头山上重筑,堞台密布,为的是扼守长江险要,拱护都城建业。
——司马睿的亲信,乃至能够说是真正的建业城统治者王导王茂弘,以及才刚被人悄悄谩骂过的顾荣顾彦先,也鲜明在列。
西晋灭吴以后,即更其名为“建邺”——建业的意义一说是“建功立业”,还则罢了,另一说则是“建基立业”,那就不能忍,以是必须改名。并且旧吴宫室固然多得保存,却把城池外郭全数拆毁,使宫室与东南边向的丹阳郡城构成一种双子城的形式。一向到琅琊王司马睿南渡,入居建邺,才把竹篱笆又重新给插起来。
不久前有动静传到建邺,说胡贼石勒亲率数十万精兵,屯扎在葛陂,欲图南侵——并且这回的目标不是荆襄,恰是我们建邺。这火线兵戈是胜是败,战报还没有传返来,就忽见五王欲待离城而去……不会是吃了个大败仗,以是那些北伧坐不住了,筹算落跑吧?
这一日朝食才过,忽见本来的东吴宫城,现在的镇东大将军幕府西门大开——仍用孙吴时旧名,称白虎门——随即旌幡招展,马车(也间杂了很多的牛车)辚辚,一支庞大的步队浩浩大荡出得门来,即向正西方向进发。
石头津四周与城内分歧,不再许人围观,早有王府卫士里三层外三层地把津渡团团包抄了起来。五王的行列来至船埠旁,便即愣住,世人纷繁下了马车或者牛车——不但仅五位藩王,还包含了很多的王府属吏,以及北来官僚。
世人三五成群地扎堆,低声扳谈。时候不大,忽听船埠上有人高叫道:“来了!”随即便见一条庞大的楼船自上游排波踏浪而来。不管藩王还是官僚,都从速清算衣冠、掸净浮尘,然后按身份凹凸列着队向前迎去。
裴妃见状,不由吃惊,从速过来双手搀扶:“我不过一寡居妇人耳,大王何必行此大礼?”
有人顿足骂道:“我固言,何不使王江州(王敦)抵敌,而偏遣纪扬威(纪瞻)?彼南人也,如何晓得兵戈?”世人纷繁应和,是嘛,兵戈这类粗事就应当交给北伧嘛,我们都是文弱而战役的南边人,天生就不该上疆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