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战起[第2页/共4页]
四五千骑对于人丁很贵重的青唐部族来讲,已经是很大的丧失了,但是相对于八全能作战的马队,又是一个藐小的伤亡了。
再者,萧昡既要打赢这场仗,也要保存河西军的气力,那就不能打得太猛太急,要在羌塘草原上磨死青唐军,既打着,让青唐军每战必有折损,又要悠着打,让格桑达玛感觉另有打赢的但愿——这就是萧昡的磨盘战术。
下午郊野出差,早晨能够返来得晚,解缆前先将本章发了(本来还想点窜一下)。有虫请指出,早晨返来再改~
而在正月初的时候,在吐蕃的两位大唐使臣因为“病重”,加上多数使团成员都不耐高原气候病倒了,但是吐蕃的医术明显不能让大唐使臣放心,在正月初七分开逻些和德庆,要回西宁道召疾医诊冶。
西讨行营的粮秣已于正月初从陇右道运往西宁道。
适应吐蕃气候的静南军和骁骑军仍然是作战主力。
河西军就是以数支精锐的轻马队冲锋数次后便回撤,引得青唐马队追击,然后就撞上了河西军周到的步兵方阵,特别驰名的陌兵器阵让吐蕃马队是头痛万分的。
但萧昡带领河西军攻入羌塘后,并没有急着进军,而是在草原北部安营扎寨,由得青唐王征发部族、调集军队。
使团回唐的要求让逻些和德庆都松了口气,一边表达不舍,一边信誓旦旦的表示必然会将刺杀凶手缉拿归案,早日提交给大唐,心想这些衰弱的唐人从速走吧,可别病死在这里,又给了唐人欺诈的借口。
萧昡对这一战的战术已在心中排练多次,有条不紊的命令。
因为萧昡的战术,河西军与青唐军在羌塘草原上的几次战役都是狠恶而短促的。
因为逻些坦白大唐宣战,河西军打了青唐一个懵头懵脑。
“诸将听令!”他道。
两边持续这类消磨战,打到了三月中旬。
这个一望无垠的大草原是青唐王的繁衍之地,他的王帐就立在羌塘草原的那曲河岸。青唐部族的繁衍和战马的繁育都倚赖于这个大草原,青唐王若丢了这个草原,就落空了全部青唐的生命之源。
萧曈挑起眉毛,“那就打呗!”这类不痛不痒的作战她早就不耐了。
萧琰的内心是冲突的,她巴望立军功,只要杀敌多这军功才会大,但从目前交兵的环境看,两边都是浅战辄止,他们这类才上疆场的营底子没有堕入战阵的机遇,除非是来一场大战——萧琰一方面希冀着大战,一方面又但愿这类大战来得晚一点,再给十一营的新兵多一些适应的时候,兵戈毕竟是要死人的,她并不但愿看到很多同袍死去。
如果撇撤除高原气候的影响身分,吐蕃马队在兵器和盔甲设备精美、练习也有素的河西军面前几近讨不到便宜,而河西军步阵的弓弩射程比吐蕃马队的弓箭射程远,长途弓箭打击加上重甲步兵的陌刀阵,吐蕃马队很难冲毁河西军的步阵,面对步阵中的箭雨常常一轮冲锋下来就要死几十人,而几个冲锋下来冲不垮火线的重甲步兵陌刀阵,吐蕃马队就要退了。
河西军打的是磨盘战术,而青唐军因为顾虑逻些在背后捅刀子,也打得束手束脚,不敢放开了战,并且在青唐高原上打耐久战对适应缺氧气候的青唐军来讲也是无益的。因而,两边都故意“渐渐打”,每场战役当然不会打得昏入夜地,以是战役狠恶又短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