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战起[第1页/共4页]
在讨伐檄文中,大唐要求吐蕃王廷交出行刺的吐蕃佛僧和吐蕃僧门之首——大昭寺方丈德贡大上师,锋芒较着对准吐蕃僧门,并且讨伐檄文也是从静南军大营收回,这让逻些王廷暗喜,觉得大唐是针对蕃僧和青唐王,决定暂作壁上观,筹算在格桑达玛与大唐军队打得两败俱伤时,再从背后出兵攻打格桑达玛,收回德庆诸地,到时将格桑达玛和吐蕃僧门都交给唐军,大不了再将青唐划给唐人,唐朝的肝火就该就平了,而他们也肃除了格桑达玛和吐蕃僧门这两个祸害,真是一举两得的好计呀!
两边持续这类消磨战,打到了三月中旬。
正月十七日,遵循李毓祯的军令,驻扎在陇右道的左龙武军、京畿道的左神策军、河内道的右神策军同时拔营,开赴西宁道。
就在大唐使团到达西宁道后,大唐收回的讨伐檄文由使者送达逻些,怒斥吐蕃诡计刺杀大唐郡主,并且拒不交出凶手和主谋,为了保护大唐的庄严和帝国百姓的安然,决定出兵讨伐。
萧琰的内心是冲突的,她巴望立军功,只要杀敌多这军功才会大,但从目前交兵的环境看,两边都是浅战辄止,他们这类才上疆场的营底子没有堕入战阵的机遇,除非是来一场大战——萧琰一方面希冀着大战,一方面又但愿这类大战来得晚一点,再给十一营的新兵多一些适应的时候,兵戈毕竟是要死人的,她并不但愿看到很多同袍死去。
在这类冲突的表情中,她地点的十一营又经历了几次河西军与青唐军狠恶又短促的步骑对战。
吐蕃人的马队多,十六万青唐军除了一半是卖力游牧豢养供应后勤的非战职员外,别的六万都是上马作战的马队。河西军五万兵马中,马队的比重也占一半。两边前面几战都是马队反击。而马队与马队的作战,除非兵力数倍于对方,能构成包抄之势,不然一方要撤,另一方就很难打了,要么出兵,要么追下去,但在大草原上追歼马队是很困难的。
萧曈挑起眉毛,“那就打呗!”这类不痛不痒的作战她早就不耐了。
萧昡必须遵令。
在攻入羌塘之前的战役中,十一营也是火线助攻步队,除了远间隔射箭外,没有与仇敌兵戈相接过,以是从出兵到现在,都没多少伤亡,倒是中流矢死了七八人。
而在正月初的时候,在吐蕃的两位大唐使臣因为“病重”,加上多数使团成员都不耐高原气候病倒了,但是吐蕃的医术明显不能让大唐使臣放心,在正月初七分开逻些和德庆,要回西宁道召疾医诊冶。
萧昡对这一战的战术已在心中排练多次,有条不紊的命令。
公然如萧昡所料的,年节以后,正月初八一上朝,天子便召政事堂和武英阁议出兵吐蕃。
作者有话要说:细心机虑后,前期的战役还是略写,这章是战役肇端的过渡章。
正月二十六,间隔西宁道比来的左龙武军起首到达西宁道,奥妙安营大非川。这里是西宁道与吐蕃东部交界的雪域平原,已经是高寒地带,唐军将在这里度太高原的适应期。
正月十五,出兵圣旨奥妙到达河西,任命河西多数督萧昡为青唐道行军大总管,率军五万,攻打青唐。
以是,羌塘草原的最后几仗两边都打得狠恶又短促。
西讨行营的粮秣已于正月初从陇右道运往西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