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南城佛刹寻一僧[第2页/共3页]
比如夹带、托运、吃耗损、偷换等等。
因为漕粮交卸时只称重量,不会全数开包查抄,以是漕帮每年都会打这批漕粮的主张。
他这番表态,毫不是场面话,而是出自至心。
夹带就是将南边的土产夹带在漕粮当中,运到北方转卖。
天界寺的占地极广,远远便能看到凤山上一排排寂静古刹。
这时一名圆圆脸的知客僧路经此处,那洒扫僧赶紧叫住了他,合十道:“慧海师叔,这位施主探听本寺一名法名八指的比丘。”
燕子矶甲字四号仓内里的那一万多石米,就是他们从客岁的漕粮中一点一点偷换出来的。
修《元史》的地点,就是城南天界寺。
说完胡乱一拱手,走出米店去了。
何况和尚收支城门只要登记便会检察度牒,三庙门不会弄错,那八指和尚应当就是在天界寺的!
他半信半疑,便摸索着说:“梁五爷高义!但是漕帮没有知恩不报的端方——如许罢,转头我叫兄弟送二万两银子到府上,这事你老哥只当不知好了……”
天界寺在天下寺庙当中可谓独树一帜,不但是南京三大寺之一,还是南京僧录司衙门的地点,掌管天下的和尚寺庙。
因而他快步过河,还是原路返回,一起从三庙门内斜插到聚宝门,从聚宝门的城门吏那边签了字,便马不断蹄地向凤山天界寺赶去。
俗话说仗义每多屠狗辈,江湖上为朋友为义气三刀六洞,舍弃万贯家财的事情冯二听很多了,也真的见过,那没甚么希奇。
万履随钟集,千灯入镜流。
那洒扫僧听了一脸茫然,挠了挠头问:“叨教施主所言‘八指’,是哪两个字?”
当年高启就因参与修撰《元史》,在天界寺投止过,这位“明朝最巨大的墨客”在投止天界寺时,便作过一首《寓天界寺》的五言律诗,诗云:
漕帮常常会提早两三个月,在南都城中调集各路商贾,凑足一笔货款,多则百万,少则数十万,命人先到北方以低价订购土产,如外相、人参、鹿茸等等,等漕船一到北方,卸空了漕粮,立即在北通州或者北京交割这些土产,拉满了船带回南边。
“北京都察院!人应当已经到南京了,此次大抵是动真格的,要各路同时索查,你们连相互通动静的机遇都没有。详细的细节我晓得的有限,你们本身考虑措置罢。”
由南到北这一趟因为漕船满载,是带不了多少的,主如果空船回程这一趟。
梁叛看出了冯二的严峻神采,内心晓得他在想甚么。
因为南京僧录司就在此处,凹凸是个正六品的衙门,以是梁叛不敢冒昧,尽量避着人多的处所,在一个清净的凉亭下拉住一名洒扫的僧侣,问道:“大和尚,就教贵宝刹一名八指大师,现在那边?”
梁叛出了聚宝门,走了不到一刻的工夫,到了聚宝山的山脚处,便离那天界寺不远了。
他摇了点头,还是决定先去天界寺再说。
盖因漕帮的买卖,大头永久是在挂在漕运上。
梁叛一身捕快公服,脚步轻巧,登了凤山便打天界寺庙门而入。
梁叛不明白知客僧的那副神采是甚么意义,不过还是跟着走了畴昔。
天晓得他们在燕子矶的甲字四号仓里,那一万多石粮食是如何回事。
梁叛大感奇特,这个法号他最后听到也感奇特,不过俞东来不会骗他。
冯二一愣,这才真的信了,赶紧摆手道:“打趣,打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