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境小说网
会员书架
妙境小说网 >历史军事 >锦衣大明 > 第11章 南城佛刹寻一僧

第11章 南城佛刹寻一僧[第2页/共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唉,本来一个简朴的杀人案子,这些削发修行的和尚羽士们,何必要来插这一脚啊……

明初时太祖命令修《元史》,当时“明初四杰”之一的高启受命参与修撰,任翰林院国史编修官。

站在油粮店大街上,摆布看了看,梁叛不由踌躇起来,是往南去天界寺呢,还是往西去玉浮观?

万履随钟集,千灯入镜流。

因而他快步过河,还是原路返回,一起从三庙门内斜插到聚宝门,从聚宝门的城门吏那边签了字,便马不断蹄地向凤山天界寺赶去。

天界寺的占地极广,远远便能看到凤山上一排排寂静古刹。

冯二瞪大眼睛,内心缓慢地盘算了一下,焦心之情溢于言表。

冯二仿佛不敢置信,瞪着眼睛把梁叛高低看了一遍,有点拿不定主张,不晓得这是实话还是场面上的遁词。

梁叛不明白知客僧的那副神采是甚么意义,不过还是跟着走了畴昔。

梁叛抓住冯二的手腕,悄悄压了下来,笑道:“冯二哥言重了。”随后收敛笑容,极慎重地提示一句,“记取,都察院仲春十五索查各路漕帮账目,另有四天,请你们齐老迈早做筹办了。”

吃耗损就比较简朴,漕粮从南到北上千里水程,粮食在上船、卸船和运输过程中必有耗损,漕帮从这当中下工夫,积少成多,也很可观。

“南京都察院?”

因为漕粮交卸时只称重量,不会全数开包查抄,以是漕帮每年都会打这批漕粮的主张。

燕子矶甲字四号仓内里的那一万多石米,就是他们从客岁的漕粮中一点一点偷换出来的。

合法梁叛惊奇不定之时,那知客僧愣住脚步,指着寺外树丛中的一条巷子,说道:“施主请看此路,一向向前,遇岔道便向左,通往本寺一处别院,八指便在别院当中。小僧不便带路,请施主自去罢。”

禅居容旅迹,不觉久淹留。

修《元史》的地点,就是城南天界寺。

但是衙门的书吏差官们个个有利不起早,还未曾听过有这等风骨的。

说完他又开了句打趣:“冯二哥,此后千万不要跟我谈钱,我们张大知县治下之严你是晓得的,贿赂公差我们两个都是要吃板子的!”

天界寺在南城凤山上,出了聚宝门另有二里多三里路,梁叛看看天气,现在到天界寺打个来回,哪怕事情顺利途中不加担搁,估计也要到中午了。

梁叛大感奇特,这个法号他最后听到也感奇特,不过俞东来不会骗他。

他这番表态,毫不是场面话,而是出自至心。

冯二一愣,这才真的信了,赶紧摆手道:“打趣,打趣!”

洒扫僧点头道:“本寺法名中未曾有‘八’字辈,寺中更未曾传闻有甚么八指和尚的。不过本寺挂单、投止的比丘浩繁,小僧认得不全。”

因为南京僧录司就在此处,凹凸是个正六品的衙门,以是梁叛不敢冒昧,尽量避着人多的处所,在一个清净的凉亭下拉住一名洒扫的僧侣,问道:“大和尚,就教贵宝刹一名八指大师,现在那边?”

当年高启就因参与修撰《元史》,在天界寺投止过,这位“明朝最巨大的墨客”在投止天界寺时,便作过一首《寓天界寺》的五言律诗,诗云:

但是一趟漕运从北往南,漕帮有的是赢利之法,船费只占此中极小的一部分。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