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南城佛刹寻一僧[第1页/共3页]
果园春乳雀,花殿午鸣鸠。
最要命的就是第四种——偷换。
洒扫僧点头道:“本寺法名中未曾有‘八’字辈,寺中更未曾传闻有甚么八指和尚的。不过本寺挂单、投止的比丘浩繁,小僧认得不全。”
燕子矶甲字四号仓内里的那一万多石米,就是他们从客岁的漕粮中一点一点偷换出来的。
因为南京僧录司就在此处,凹凸是个正六品的衙门,以是梁叛不敢冒昧,尽量避着人多的处所,在一个清净的凉亭下拉住一名洒扫的僧侣,问道:“大和尚,就教贵宝刹一名八指大师,现在那边?”
梁叛看出了冯二的严峻神采,内心晓得他在想甚么。
站在油粮店大街上,摆布看了看,梁叛不由踌躇起来,是往南去天界寺呢,还是往西去玉浮观?
冯二仿佛不敢置信,瞪着眼睛把梁叛高低看了一遍,有点拿不定主张,不晓得这是实话还是场面上的遁词。
梁叛抓住冯二的手腕,悄悄压了下来,笑道:“冯二哥言重了。”随后收敛笑容,极慎重地提示一句,“记取,都察院仲春十五索查各路漕帮账目,另有四天,请你们齐老迈早做筹办了。”
吃耗损就比较简朴,漕粮从南到北上千里水程,粮食在上船、卸船和运输过程中必有耗损,漕帮从这当中下工夫,积少成多,也很可观。
太祖对天界寺可谓情有独钟,车驾巡幸多次,因为这天界寺便是太祖爷自掏腰包所建。
梁叛一脸戏谑地看着他,还没等他说完,便捏了一动手腕,一边作势要抓人,身子却不动,嘴里嘲弄道:“看来冯二哥本日必然要吃这顿板子了!”
梁叛大感奇特,这个法号他最后听到也感奇特,不过俞东来不会骗他。
因为这批粮食一向放在堆栈里未曾脱手,以是装米的口袋上另有各地漕米的字样,只要一查便是极刑!
梁叛出了聚宝门,走了不到一刻的工夫,到了聚宝山的山脚处,便离那天界寺不远了。
梁叛不明白知客僧的那副神采是甚么意义,不过还是跟着走了畴昔。
冯二一愣,这才真的信了,赶紧摆手道:“打趣,打趣!”
他摇了点头,还是决定先去天界寺再说。
当年高启就因参与修撰《元史》,在天界寺投止过,这位“明朝最巨大的墨客”在投止天界寺时,便作过一首《寓天界寺》的五言律诗,诗云:
这时一名圆圆脸的知客僧路经此处,那洒扫僧赶紧叫住了他,合十道:“慧海师叔,这位施主探听本寺一名法名八指的比丘。”
太祖天子的《御制文集》当中也有写天界寺的,此中一首《天界寺春雀》写道:
这就是托运。
他半信半疑,便摸索着说:“梁五爷高义!但是漕帮没有知恩不报的端方——如许罢,转头我叫兄弟送二万两银子到府上,这事你老哥只当不知好了……”
“七八九的八,手指的指。”
合法梁叛惊奇不定之时,那知客僧愣住脚步,指着寺外树丛中的一条巷子,说道:“施主请看此路,一向向前,遇岔道便向左,通往本寺一处别院,八指便在别院当中。小僧不便带路,请施主自去罢。”
因为漕粮交卸时只称重量,不会全数开包查抄,以是漕帮每年都会打这批漕粮的主张。
他赶紧取出一根火折子,当场将那张纸烧掉,这是不留手尾,制止给梁叛招费事需求行动。
夹带就是将南边的土产夹带在漕粮当中,运到北方转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