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前线[第1页/共4页]
号令传下去,青阳城转眼乱成一团,幸亏城中军士早有筹办,千余兵卒分作小队扼守街头疏导百姓,一时的狼籍很快停歇、变成了繁忙。
刘厚双手攥拳,心中又恨又怒又惊又怕,好半晌后才深深吸了一口气,再度开口:“茅青,我且问你,你家太守不战而逃,你呢?你也要逃么?”
茅青用力点头:“宁死不退。”
刘厚手上现在就只剩下六千人,硬是分出两成给唐楼,当真算得仁至义尽了。
“蛮人、救兵、常春侯来了!”老头子终究把这口气顺过来了,也顾不得上官部属的礼节,顺手抓起刘大人的凉茶,一股脑倒进嘴巴里。
葛司马六十好几了,早都到了告老回籍的年纪了,此次刘厚决意留守青阳、与城共存亡时,还特地开出了一张功劳状赠与葛老头,这张状子一写,就意味着司马大人不再是官面人物,随后都能够走了,别的刘厚还特别开恩,允他带着统统家眷一起走,包含他两个正值丁壮的儿子和一个刚满十五的孙子。
当年凤凰城南理宫中的阿谁吝啬天子,平活力或者高兴时就砸筷子的弊端未改。整座封邑中,对南理最体贴的人非丰隆莫属,现在他高兴奋发也再普通不过了。
刘厚官拜太守、主掌青阳,当年宋阳插手选贤,和他有过些来往,算起里也是宋阳的故交。
底子没死则厄运还是,死而复活便谩骂废除,虎魄对山溪蛮多有体味,宋阳已经晓得虎魄让本身‘入土为安’的本意,天然也就明白为甚么木恩就认准这件事,分得要问个明白了。
刘大人上前按住了老头子的肩膀,呵呵笑道:“莫急,渐渐说,甚么来了?”
传令让茅青去收拢残兵,不过平心而论,刘大人也真没希冀他甚么,待茅青走后刘厚仍旧踱步不断,唐楼完了,青阳就变成火线了,一座城、六千兵、抵挡铺天盖地而来的吐蕃铁骑?
两天过后,青阳城中暮钟响起,限时已到,跟着一声声号令通报,青阳城四座大门缓缓封闭。
吐蕃摧枯拉朽,南理西疆全面溃败。
刘大人固然是武官,但他从没去想过上火线这回事,不过此次也不能算他上火线,只能算他是被火线给上了。
刘厚沉坐于军戍守正堂,双目闭合面无神采,不知在想着甚么,或许甚么都没想吧,说真的,也的确没甚么可想的。这个时候俄然一阵脚步声响起,刘厚睁眼一看,只见青阳司马葛老头正跌跌闯闯地跑来,老头子神情冲动,口中语无伦次:“大人,来了、来了、蛮子、兵……”
大旗之下不见常春侯,只要一个年青女子顶盔冠甲,左手牵缰右手提刀,美目流转左顾右盼,说不出的威风对劲、说不出的英姿飒爽,仿佛是领兵兵戈让她太高兴了,俏脸上酒涡深深、笑纹散个不断,不是任小捕是谁!
但是前阵苦水关开战,王爷为了支撑火线,从西疆火线个个防区中抽调重兵声援苦水,青阳只留下最最根本的六千卫戍,余卒全被调走,至于它西南的兵马大营干脆拔营,尽数赶赴火线……青阳如此,西疆到处如此,几近都被掏空了,这也是为何吐蕃人在前后冲破两座雄关后能够所向披靡的首要原因。
绝望之色溢于言表,唐楼军校尽力把声音放得陡峭些:“番甲士数以十万计,只声援一千人,实在是杯水车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