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3)[第2页/共4页]
帝曰:愿闻地点也。
帝曰:假者何如?
水郁之发,阳气乃辟,阴气暴举,大寒乃至,川泽严凝,寒雾结为霜雪,甚则黄黑昏翳,风行气交,乃为霜杀,水乃见祥。故民病寒客肉痛,腰痛,大枢纽倒霉,屈伸不便,善厥逆,痞坚,腹满。阳光不治,空积沉阴,白埃昏暝,而乃发也。其气二火前后,太虚深玄,气犹麻散,微见而隐,色黑微黄,怫之前兆也。
庚寅 庚申岁
岐伯曰:气有多少,发有微甚。微者当其气,甚者兼其下,征其下气而见可知也。
帝曰:愿闻无病者何如?
岐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
帝曰:不发不攻,而犯寒犯热,何如?
岐伯曰:过分者其数成,不及者其数生,土常以生也。
木郁之发,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大风乃至,屋发折木,木有变。故民病胃脘把稳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食饮不下,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太虚苍埃,天山一色,或气浊色黄黑,郁若横云,不起雨,而乃发也,其气无常。长川草偃,柔叶呈阴,松吟高山,虎啸岩岫,怫之前兆也。
己丑 己未岁
辛卯 辛酉岁
戊子 戊午岁
岐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帝曰:治之何如?
帝曰:愿闻其故何谓也?
上厥阴木,中少角木运,下少阳相火。清化热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三宫。风化三,火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辛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帝曰:至哉!贤人之道,六合大化,运转之节,临御之纪,阴阳之政,寒暑之令,非夫子孰能通之?请藏之灵兰之室,署曰《六元正纪》。非斋戒不敢示,慎传也。
岐伯曰:不远热则热至,不远寒则寒至,寒至则坚否腹满痛急,下利之病生矣;热至则身热,吐下霍乱,痈疽疮疡,瞀郁,注下,瘛,肿胀,呕,鼽,头痛,骨节变,肉痛,血溢,血泄,淋闷之病生矣。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颁发不远热,攻里不远寒。
帝曰:六合之气,盈虚何如?
岐伯对曰:夫六气正纪,有化有变,有胜有复,有效有病,分歧其候。帝欲何乎?
岐伯曰:非过分非不及,则至当时,非是者眚也。
上太阳水,中太角木运,下太阴土。寒化六,风化八,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酸和,下甘温,药食宜也。
岐伯曰:过分者暴,不及者徐;暴者为病甚,徐者为病持。
岐伯曰:请遂言之。夫气之所至也,厥阴所至为战役,少阴所至为暄,太阴所至为埃溽,少阴所至为炎暑,阳明所至为清劲,太阳所至为寒。时化之常也。
帝曰:生者何如?
厥阴所至为生化;少阴所至为荣化;太阴所至为濡化;少阳所至为茂化;阳明所至为坚化;太阳所至为藏化,布政之常也。
帝曰:善。论言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余欲不远寒,不远热,何如?
帝曰:差稀有乎?
壬辰 壬戌岁
黄帝问曰:五运六气之应见,六化之正,六变之纪,何如?
帝曰:愿卒闻之。
上阳明金,中少羽水运,下少阴火。雨化风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一宫。清化九,寒化一,热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