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笑林广记》[第3页/共4页]
朔方的春季比不得南省气候温热,乃至仲春另有鹅毛大雪,漫山遍野的春光光辉也要提早好些时候,园子最早绽放的是几株白玉兰,淡雅清爽,主仆二人出府到东胡同的一家书铺。
都察院是三法司之一,五城都察院下辖五城兵马司,顺朝京师每城都有一个巡城御史,正七品(明朝是七品,清朝雍恰是五品,其他官职级数也有变动),专管访拿、诉讼、查封等事,天子脚下,更加峻厉。刘东升是三甲同进士出身,出了名的刚正不阿,西城路人皆知,刘御史为了政绩,时不时要亲身带人来查一些犯警事件。
刘御史上了文瀚酒楼,二话不说就品茶读《笑林广记》,几个便服之人见到他,立马坐卧不安,悄悄痛恨,冯紫英、薛蟠、提督公子、功劳后代就有几桌,都不敢肇事了。
这就是贾琮留的第三手了,第一部卖得好,今后几部就好谈了,起点的大神、白金不就是如许吗?
《笑林广记》是清朝人编写的,顺朝没有,有黄色笑话,有调侃社会,短小精干,常常能博人一笑,二十两银子,还是太少了,贾琮为何如此?他不是电脑,这本书是按照影象编写、整合的,很费脑筋,也很辛苦,并且郑夜寥太奸了。
自明朝以来,朝廷为减缓救灾急情,答应富朱紫家“纳粟入监”,交钱便可成为国子监监生,顺朝相沿,贾蓉就是“例监”。监生能够直接插手乡试,不消考县试、府试、院试,但是只要一次机遇。户部捐纳房也能够直接用钱买官,但是,这类官被人看不起,是野门路,上升的概率不大。
……
她放下帘子出去,低头闷想:“琮叔公然是有学问的,上元节对答、撵王嬷嬷,并不减色宝二叔……小蓉大爷如果肯长进便好了,他只是个用钱买来的监生,也不去国子监就读……虽说府上繁华如往昔,但弊症不竭,可惜长幼爷们一味吃苦,看破的人没有几个,我也是故意有力。”
下了文瀚楼,孙福问他去哪,贾琮昂首看阴云密布中的阳光刺目处,才是中午,道:“先去看看石榴,你再带我逛逛城郊,归正还早,明天一上学、搬院子,就没有闲日子了。”
……
“噢?另有后续?”郑夜寥思忖再三:“小哥,我能给四十两,这是最高了,买卖不成交谊在,还望小哥今后再帮衬本店。”
“看看再说,他也不是逼迫我们的,放印子钱的就是他们府里的人,说不定。”罗高才在桌沿上敲打烟袋,倒出一些燃尽的玄色烟灰。
贾琮是老主顾了,前次买书便在这里,掌柜是浙江温州人,在江南递铺行、书社有干系,众所周知,朝士半江西,江南读书人比北方昌隆,他们的时文也就脱销南北。这掌柜姓郑名夜寥,迎贾琮到里间相候,却不上茶,看了《笑林广记》,郑夜寥感觉无益可图,必定能卖好几百本。
银子未几了,钱到公事办,火到猪头烂,没银子是办不成事的,王熙凤的刁难就在瞬息,贾琮筹办把《笑林广记》第一部卖掉。
第三么……贾琮不紧不慢道:“郑掌柜,这《笑林广记》,我那表亲说另有好几部,这才是第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