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笑林广记》[第2页/共4页]
……
宁国府的范围、格式大抵与荣国府相称,都是国公府,贾琮沐浴毕,秦可卿领他至一间上房,入门就见正劈面的墙上挂一幅《燃藜图》,两边春联是“世事洞明皆学问,情面练达即文章”。
自明朝以来,朝廷为减缓救灾急情,答应富朱紫家“纳粟入监”,交钱便可成为国子监监生,顺朝相沿,贾蓉就是“例监”。监生能够直接插手乡试,不消考县试、府试、院试,但是只要一次机遇。户部捐纳房也能够直接用钱买官,但是,这类官被人看不起,是野门路,上升的概率不大。
“好说,成交。”贾琮浅笑点头,郑夜寥当场付清四十两银子,出了店铺,贾琮问:“那三个掌柜请到了吗?”
贾琮是老主顾了,前次买书便在这里,掌柜是浙江温州人,在江南递铺行、书社有干系,众所周知,朝士半江西,江南读书人比北方昌隆,他们的时文也就脱销南北。这掌柜姓郑名夜寥,迎贾琮到里间相候,却不上茶,看了《笑林广记》,郑夜寥感觉无益可图,必定能卖好几百本。
西城巡城御史刘东升带了五城兵马司的几个衙役,眼皮子淡淡一瞥,没有说话,径直走进郑记书铺调查一番,瞥见手抄的一本《笑林广记》,喜好藏书的他翻看几页,那一页的故事大抵是如许的:
但是他面上不动声色:“这位小哥,你这本《笑林广记》,的确不差,不过么……还是比不上时文能热卖,纯粹是笑话,二十两吧。”
“看看再说,他也不是逼迫我们的,放印子钱的就是他们府里的人,说不定。”罗高才在桌沿上敲打烟袋,倒出一些燃尽的玄色烟灰。
清朝的李卫是用钱买来的兵部员外郎(从五品),做到了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算是惯例。贾琏的五品同知也是用钱买的,到了封建社会末期,卖官鬻爵,司空见惯,科举崩坏,从《二十年目睹之怪近况》可见,晚清社会的宦海败北程度,实在令人发指,没有最肮脏,只要更肮脏。
贾琮正与三位掌柜聊风土情面,不吝重金请了好酒好菜,罗高才一口一口地抽旱烟:“贾公子小小年纪,温文尔雅,油滑老练,不来递铺行做买卖可惜了,不太小老儿也亏蚀了,懊悔借了来旺的印子钱,七分利银哪,利滚利,咱十个兄弟都跑了。”
这就是贾琮留的第三手了,第一部卖得好,今后几部就好谈了,起点的大神、白金不就是如许吗?
都察院是三法司之一,五城都察院下辖五城兵马司,顺朝京师每城都有一个巡城御史,正七品(明朝是七品,清朝雍恰是五品,其他官职级数也有变动),专管访拿、诉讼、查封等事,天子脚下,更加峻厉。刘东升是三甲同进士出身,出了名的刚正不阿,西城路人皆知,刘御史为了政绩,时不时要亲身带人来查一些犯警事件。
“在一本杂书上看到过。”贾琮见她的眼神带着扣问之意,笑道:“书上说,汉成帝时,有一白叟拄藜杖来见刘向,传授五行洪文。藜,木也,老可为杖,烧之可为烛。配上这副春联,仿佛是劝人长进之意。”
田有福更不消说,京郊买地、雇佣耕户,就因为王熙凤的印子钱,赔得倾家荡产,他大吃大喝,不说话,一来二去,他们与贾琮也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