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回[第2页/共3页]
再者,细心想来,外孙女竟也再合适不过了:论身份,外孙女是林家的嫡长女,林家昔年也是侯门显宦,可称旧家勋贵之族,再者现在她父亲也还做着户部尚书,可谓是朝廷大员;论家学渊源,她爹当年也是端庄科举出身,探花之名究竟不是枉来的;论才学,不说旁的,在本身家中这些女孩儿没一个是比的过她的,若和旁人比起来,也只要赛过的;再论面貌,也是个绝色的,若论起来,也独占昔年蓉儿媳妇那样的倾城之貌能与之相类。如许看来,说不得外孙女能定如许一个出息。
各种启事,自是不便利说与林夫人听的,贾老夫人便只取其要,删其繁,给林夫人流露了一二。
林夫人听本身母亲这般说来,内心也不得不有些意动。她幼年时从未想过这些,总感觉这些过分世俗,可掌了家以后,方知世道。她天然是未曾受穷的,但是这么多年也看了很多情面冷暖。当日和林如海一道考取进士的同门,初为天子弟子多么光荣,但是多少年畴昔,又有多少连儿孙都有了的年纪,仍然在微末小官的位置上郁郁不得志。至于他们的女眷……。
林夫人不知就里,听她这般说来,反倒想起一事来。原那日月朔诸诰命入宫朝贺,皇后娘娘特特留了她并其他几位诰命夫人说话,也有问到后代上头,只是皇子们尚小,宁王又比黛玉大出很多,林夫人一时竟也不敢想到此处。
故而在朝贺前,诸人都在宫门口等待之时,南安太妃便请了贾老太太到马车一叙,偶然中便提及了现在皇后娘娘正为宁王的婚姻大事犯愁。
林夫人闻言便有些迟疑,“若玉儿真能有这般出息倒也不是不好,只是一来黛玉还小,这年事相差的究竟还是大了些,二来皇后娘娘也一定看的中玉儿。更何况他父亲原又也想寻一个科举出身的半子,也不定情愿叫玉儿去谋这出息。”
林夫人道,“也一定都是如此,莫非科举出身的都是豪门不成,若真是如此,我当年也做不得探花娘子了。”
贾老夫人便道,“科举出身这是半子的想头,可你也想想,科举三年一次,能有多少未婚进士,又正巧与你女儿相配,哪有那般简朴。如有一个不好,就是毕生的事儿。何况我虽不大懂外头的事儿,昔年也听你父亲说过,普通进士选官,也要从七八品做起,这还算是好的,传闻另有一年半载不得实缺,无官无职的。纵幸运得了一官半职,如果留在都城,另有你们伉俪两个照顾着;如果放到内里去,你忍心叫一个从小娇生惯养的女孩儿到内里去受那风吹雨打。半子是男人,只知前程要紧,再想不到此处的,这事,只要做母亲的会心疼。”
便如南安太妃,因她姊妹原嫁到了史家,恰是贾老太太的娘家嫂子,史湘云的亲祖母,因与贾老夫人在闺中交好。现在人到暮年,昔日里的姐妹也不剩下几个了,故而虽说常日来往未几,却也自有一番情分在。
林夫人听了,只得承诺道,“晓得了。”再等女儿毫无所觉的和表姐妹们一块儿走出去时,林夫人又踌躇起来了,成与不成先是一说,不过想来女儿这般丰度,必是能叫人看入眼的。
宁王究竟是太上之子,这事儿天然绕不过太上去。听得此事,太上便传下谕来,说是定要为宁王选一个知书达理的旧家闺秀。皇后娘娘原是孝敬的,听了这谕只得召见诸勋贵家的女眷,果选了几个勋贵家的女孩子,谁知都不对劲,故而此事便一向拖了下来,至今也没个后话。